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作为连续8年参展的“全勤生”,伊利携旗下大洋洲乳业、澳优乳业联合参展,用12款海外创新产品讲述中国乳企如何从世界乳业的追赶者变身超越者。

以“全球健康生态圈”为依托,伊利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构建了“上游共生、中游共创、下游共享”的发展新格局。通过“七大利益联结机制”,伊利推动合作牧场原奶指标跨越式提升,定义“世界级”品质标准。伊利联合全球顶尖合作伙伴,打造81个智能化生产基地,树立全球乳业新标杆。依托遍布全球的15个创新中心,伊利推动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产品受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青睐。


伊利连续八届受邀参加进博会。企业供图

定义“世界级”品质标准

本届进博会上,伊利整合大洋洲乳业和澳优乳业两大子品牌共同参展,共展出12款海外创新产品,包括金典新西兰进口纯牛奶、金领冠睿护A2蛋白婴配粉、Westgold富硒高钙羊奶粉、牧恩黄油、伊利Pro环球甄选稀奶油等。

从婴幼儿到成人营养,从家庭餐桌到餐饮渠道,从常规乳制品到深加工产品全覆盖,伊利用全球产业链布局为消费者打造一杯“世界级”品质好奶。

作为行业龙头,伊利将高品质管理贯穿“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原奶采集储运—加工制造—消费者”五大环节,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控体系。在上游奶源质量管理端,拥有80多个检验单元、2000余名专业检验人员,配备先进检测设备与智能化质量信息系统,实现从源头到原奶的每一个关键控制点的严密管控。


伊利多维度赋能上游牧场。企业供图

2020年,伊利将“四个联结”机制升级为“利益联结2.0”,即技术服务、资金支持、风险共担、优质饲草、奶牛品质、赋能提升、数智化七个利益联结,从资金、技术、风险共担等多维度赋能上游牧场。目前,伊利合作牧场的原奶蛋白质、脂肪、菌落总数、体细胞等核心指标远优于欧盟标准。2023年和2024年,伊利连续两年实现原奶菌落总数平均值远低于10000CFU/mL,进入四位数时代,推动中国牛奶品质实现历史性跨越。

随着《灭菌乳》新国标实施,我国白奶行业正式进入“生鲜”时代,以伊利为代表的大型乳业集团已先行站在智能化养殖前沿,推动中国奶牛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集约化水平全球领先,规模牧场单产可比肩部分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地处福建省漳州市梅州乡的鼎业牧场,依靠全自动化挤奶设备,10分钟就可完成整个挤奶流程。据牧场主老林介绍,该牧场配备了一套72位转盘挤奶设备,一个班只需要6名工人就能完成1400余头奶牛的挤奶工作,在以前则要30人才能完成。得益于伊利开发的牧场智慧牧业生态系统,老林通过手机APP就能精确了解每一头牛的身体状况、产奶量等信息。

据了解,伊利自主研发的“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代表养殖业数字化尖端水平。该系统以大语言模型为核心,基于超1000万头奶牛、500亿条生产记录的数据资产,实现智能决策和预警。


打造全球乳业新标杆

本届进博会上,伊利携手全球合作伙伴代表举办2025中国奶业品质创享会,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伊利海外明星产品背后的创新故事,还启动了伊利“品质搭子,伊起创享”计划,旨在与所有坚守品质标准的伙伴,达成一场“双向的价值确认”,构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协同发展生态,以持续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乳品。

伊利与全球包装巨头利乐的故事,始于一次关键的技术握手。上世纪末,面对如何将内蒙古优质乳品销往全国市场的难题,伊利率先意识到突破技术瓶颈是关键。1997年,伊利率先在业内上马两条利乐生产线,使牛奶保质期大大延长,打破了乳企发展地域限制,开启了中国乳业十年黄金发展期。在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上,伊利与利乐等全球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了行业首个“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全球网络”,这一举措标志着双方关系深化为“责任共同体”,并将共同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伊利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推动智造升级。企业供图

伊利与全球食品巨头嘉吉的合作至今已有20年。嘉吉以其遍布全球的网络,为伊利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如今,这段合作已超越商业范畴,迈向价值共创新阶段。2024年,双方共同签署《可持续棕榈油采购战略协议》,将合作焦点投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议题。在2025年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伊利再次携手嘉吉等伙伴共同发布《中国奶业供应链品质公约》,将一家企业的供应链标准,推动成为行业的品质共识。

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工程技术提供商,GEA与伊利的合作可追溯到本世纪初。2020年,伊利向GEA提出在喷雾干燥塔内构建一个完全无人工介入的智能闭环系统,这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先例。为实现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GEA全球技术团队与伊利工程师组成联合攻关小组,经过无数次模拟、调试与优化,最终成功将这一构想变为现实。这次成功,不仅极大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更共同定义了全球奶粉智能制造的新标杆。

如今,在伊利金领冠奶粉的全球智造标杆基地里,GEA的设备与系统已深度融入伊利的全链条数智化布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伊利现代健康智慧谷,同样坐落着伊利液态奶全球制造标杆基地。这里引进了全球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灌装生产线,灌装速度达到40000包/小时,效率提升1.67倍,且每年可有效节能5329吨标煤,减排41895吨二氧化碳。

推动科技成果走向世界

作为中国乳业龙头,伊利构建了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全球市场体系的“大网”。2014年,伊利在新西兰投资建成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之一;2018年,伊利在“一带一路”沿线最活跃的东南亚市场,收购泰国本土最大冰淇淋企业Chomthana;2019年,伊利深化新西兰产业链布局,完成对当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威士兰乳业的收购……如今,伊利在全球拥有81个生产基地,综合产能1600余万吨/年,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伊利海外业务深耕本土化发展,持续丰富产品线,创新本地化营销,东南亚业务市场份额提升。澳新基地持续推进高附加值原料转型,与中国市场形成有效协同,并构建多层次国际化销售网络,进一步提升伊利在全球市场的参与度和竞争力。

2022年,威尔士工厂优质草饲黄油年产能实现翻倍,成为中国乳企在海外建设的最大黄油工厂。2023年,威士兰乳业乳铁蛋白工厂举行开工仪式,建成投产后将使伊利跻身乳铁蛋白产能全球前三。2024年,伊利旗舰店在美国洛杉矶投入运营。2025年5月,伊利旗下金领冠与香港零售连锁品牌万宁达成战略合作,正式登陆香港市场。

“买全球,卖全球”的同时,伊利还在全球打造了15个创新中心,牵头建设了乳业唯一国家级技术中心,持续推动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十年间,伊利欧洲研发中心围绕风味奶酪、母乳低聚糖、益生菌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加速伊利创新成果落地与迭代。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则是我国在乳业领域设立的唯一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旨在解决我国乳业“卡脖子”问题,同时取得了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生产关键技术、乳铁蛋白高效分离制备技术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伊利在进博会上推出多款海外新品。企业供图

凭借扎实的产业链布局与科研“功底”,伊利不断推动中国乳业技术成果走向世界。2024年,伊利海外冷饮业务营收增长率为13%,婴幼儿奶粉业务营收增长率为68%;泰国子公司凭借领先的质量管理水平,连续第5年获得泰国“最高质量奖”;印尼国际化案例荣获《哈佛商业评论》“2024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最高奖;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4年全球最具价值乳品品牌10强”榜单中,伊利连续6年位居榜首。

文/郭铁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