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称为“最年轻上市房企”的上坤地产,在资本市场的旅程即将戛然而止。


据上坤地产公告,其上市地位将于10月27日上午9时起正式取消。从2020年11月17日风光上市,到如今被迫退市,这家昔日沪上百亿房企仅用了不到五年时间。


上市不足5年就黯然退市


由于无法按时披露财务业绩,上坤地产走到了退市终局。


10月22日上坤地产发布公告,联交所宣布其上市地位将于2025年10月27日上午9时起正式取消。


据悉,上坤地产未能在2025年10月1日或之前复牌,因此触发了《上市规则》第6.01A(1)条的规定,导致上市委员会在2025年10月10日作出取消其上市地位的决定。


早在2023年4月,上坤地产曾因无法按期刊发2022年年度报告而短暂停牌。2024年4月2日,又因未能按时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暂停交易。但迄今为止,不仅2023年年报仍未发出,连2024年年报也“流产”了。因此,该公司股票一直停牌至今。


对此,2024年,上坤地产曾给出理由:由于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和财务部门员工的离职,以及审计材料准备不足,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进度。


与此同时,近两年上坤地产高管人事动荡。截至目前,上坤地产的董事会成员仅剩执行董事会主席朱静和非执行董事林劲峰。


具体来看,2024年7月,林朝虹辞去非执行董事职务,同时,郭少牧和欧阳宝丰也同时辞去了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职位。今年5月30日,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张启昌辞任。


上坤地产曾多次表示,正在积极推进2023年及2024年中期及年度财务报表的审阅、审核工作,并计划在完成后尽快刊发相关业绩报告和年报。


同时上坤地产还表示,正在物色合适候选人填补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委员会成员空缺,但直至退市消息传来,也仍然没有进展。


截至停牌前,上坤地产股价报0.013港元/股,总市值仅2695万港元。而2020年11月,上坤地产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时,总市值曾超45亿港元。


从高光上市到债务承压


上坤地产成立于2010年,最早起源于上海,此后扎根长三角,并不断向珠三角、中部核心经济区拓展。长三角是其重仓区。2020年长三角区域的土储及销售金额占比达到七成。


2020年11月,成立仅十年的上坤地产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当时内地在港上市的最年轻房企。


彼时其财务数据尚显亮眼,营收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75.35亿元、81.9亿元、83.4亿元。2019年一度跻身行业百强行列,此后两年排名不断提升。


上市后,上坤地产全国化扩张的脚步进一步加速。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负债高企下的上坤地产,未能幸免于市场下行的冲击。


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当年11月,上坤地产因一笔美元票据交换要约未获得足够持有人同意引发违约,进而导致2023年到期的13.5%优先票据交叉违约。至此,上坤地产正式“爆雷”。


此后,上坤地产经营状况持续恶化,销售大幅下滑。2022年营收30.34亿元,同比减少63.61%;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9.37亿元,同比止盈转亏;于2022年12月31日,未偿还借款总额为约104.04亿元。


2023年上半年,尽管收入增长和亏损收窄,上坤地产仍面临债务压力和高负债率,彼时资产负债率达到88.88%。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上坤地产的现金及银行结余(包括受限制现金、已抵押存款以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约7.48亿元;未偿还借款总额为约103.48亿元。


复盘上坤地产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快速扩张、债务高企,在市场调整期未能妥善管理好流动性,是其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为应对危机,上坤地产曾尝试多种自救手段,包括出售旗下资产换取现金流;2023年启动战略升级,聚焦轻资产代建经营战略、进行组织调整等。


在债务重组方面,上坤地产聘请了财务顾问,试图推动境外债务重组,但最终未能扭转局面。


退市后资产盘活面临挑战


从目前来看,退市将导致上坤地产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品牌声誉受损,同时也会影响现有项目的销售和交付。不过,退市并不等同于破产,公司仍可继续经营,但未来发展将面临更大挑战。


据其公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上坤地产开发中物业的金额约为192.51亿元。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的土地储备总规划建筑面积合计约413.46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约326.77万平方米。此外,上坤地产拥有8项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约为19.79万平方米。


这些资产又将如何盘活?房地产资深业内人士认为,上坤地产的部分优质资产,特别是位于上海等核心城市的项目,仍具有一定价值,可能的出路包括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引入战投、项目层面转让等。但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和公司债务状况,资产盘活过程将面临诸多挑战。


“上坤地产的案例是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随着市场分化加剧,部分中小房企被迫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上述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上坤地产的坠落轨迹,为整个房地产行业提供了警示。在行业高周转、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规模、利润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所有房企面前的必答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袁秀丽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