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领导在调研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时提出,要更加深刻把握“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三项原则。
上述表态引发了A股市场中湖北国资概念股的强势表现。有市场人士指出,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国企也正在着手编制“十五五”规划与长期布局,部分投资者希望从地方政府的会议和报告中捕捉到国企改革的信号。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湖北省提出的国有“三资”改革原则,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新时代背景下,盘活存量、提升效率、扩大有效投资的迫切要求和创新思路,但也要注意风险防控。
周丽莎指出,对于“资金杠杆化”,她认为要把握“适度”原则,守住“债务风险”底线。杠杆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撬动发展,用不好则会引发危机。必须强调 “适度杠杆”和“风险可控” 原则。要建立严格的国企负债率监控预警体系,对不同行业、不同功能的国企实行差异化管控,严禁为了追求杠杆而大量采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的“明股实债”等隐性融资方式。
周丽莎强调,任何改革原则在落地执行中,要确保其行稳致远,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全过程监管:一是要坚持“分类施策”。对公益类、商业类等不同功能的企业,其“三资”改革的路径、范围和尺度应有所不同。二是要强化“全过程监督”。建立覆盖资源评估、资产定价、证券发行、资金使用、风险管理的全链条监督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透明化、可追溯。
地方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大幕已拉开
如何有效盘活国有企业存量资源、资产、资金(简称“三资”),将规模庞大的“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拓宽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当下各地政府面临的关键课题之一,相关的改革也正在全国多地展开。
202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对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进行了总体规定,并提出多条措施,涵盖资产梳理、REITs、混改、产权交易、政策性金融支持等方方面面,开启了盘活“三资”的政策大周期。
紧随其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分别出台政策性文件,为盘活国有“三资”提供了政策依据,盘活“三资”被纳入顶层设计的关键工具箱。
2023年5月湖南省印发《湖南省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总体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以“五类国有资产、六类国有资源、两类国有资金”为清查处置范围,坚持“国有资源资产化、国有资产证券化、国有资金杠杆化”原则,把握“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等方式科学处置国有“三资”。
其中,六类国有资源包括土地、矿产、林业、水利、能源、数据资源,五类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产业园区持有的实物、债权、股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资产,两类国有资金为低效和闲置国有资金。
湖北改革实践或有望成为全国性改革的前奏
湖北省“三资”改革已经形成了清晰的逻辑框架和操作路径,从矿产资源的储备利用到林业资源的经营方式创新,从水工程运营潜能的激活到风光发电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挖掘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以激活“存量”换取发展“增量”,运用多种方式盘活闲置低效资产资源。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北省的国有资产比较多,国有资产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深化国有“三资”管理改革至关重要。
“过去我们土地财政这一块占比较大,现在需要向土地以外的其他资产来开拓,湖北最近几年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文章。”秦尊文说。
他举例称,比如过去自然资源中的矿山、河沙等,因为没有统一管理或管理不善,没有把它变成资本去创造剩余价值,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培训中心和招待所,每个地方都有,现在把它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管理,效果还比较好。
另外,有些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的无形资产,也可以作为股权来进行融资或者开展一些经营性活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并不是指所有东西都要上市,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中大部分都可能很难去上市,上市的过程和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可以拿出来作为股份或股权引入社会资本,一起来做大做强。”秦尊文强调。
市场人士指出,湖北省在国有“三资”改革方面的经验并非孤例,或是全国性改革的前奏,市场对此关注度很高。
国有“三资”改革或引发A股价值重估行情
市场人士预计,地方国有“三资”盘活行动将进入实质性加速阶段,地方政府有望在更大范围内释放存量国有资产的价值,为财政资金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第二增长曲线”。从A股市场表现来看,近日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国资改革的投资机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江西财经大学国有企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刚梁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化解隐性债务一直是地方国企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也是一项常规性工作。
吴刚梁告诉记者,“三资”工作主要涉及国有资产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问题。其中,国有资源资产化是界定与扩大国有资产来源范围,包括数据资产入表等工作;资产证券化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动性,比如国企上市与重组,发行不动产REITs;杠杆化是利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融资结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武汉市政协委员过文俊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新发展格局下,地方国有企业应进一步加快改革和转型的步伐,摆脱对土地财政模式的依赖。在盘活存量国有资产的同时,应积极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加快推进数据资源资产化,充分利用“第五生产要素”激活传统生产要素,在“实数融合”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地方国有企业以往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近16年曾经担任多家国企集团外部董事的过文俊认为,在盘活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有条件的地方国有企业,要积极配合政府优化股权投资生态,因地制宜设立母基金,撬动一大批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市场化子基金,放大国有资金的杠杆效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通过精准直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过文俊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