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洁)7月4日,新京报记者获悉,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实施的“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将迎来结项。据了解,该项目历经三年半时间,旨在建立绿色种植与流通评价机制,形成企业基地协同改善样板。

据介绍,“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标准建设、能力培训、试点推广和基地评估等综合举措,系统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初步形成了一套具备实践价值与可复制推广潜力的行业解决方案。在推动标准与制度创新方面,项目牵头制定了多项可持续果蔬供应链相关标准并推广应用,通过《食用农产品供应商生产评价要求植物类》团体标准,带动种植端的可持续生产能力与意识提升;首次编写《食用农产品进货验收操作指南》,助力零售企业提高生鲜农产品管理水平;通过项目推动的《果蔬类周转筐运营操作规范》获得政府部门的采纳,升级为行业标准。项目成果已在多地落地应用,并被纳入部分地方政府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内容,成为区域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建设的有益补充。


该项目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重点聚焦宁夏、内蒙古、云南、河北等重点果蔬产区,累计培训和赋能农户超过1万人、合作社超2000家,带动数百家企业与果蔬基地共同开展可持续种植管理与标准化果蔬周转筐替代实践,有效提升了生鲜农产品的源头管理能力与流通效率。


多家品牌及企业也参与到该项目中。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可持续消费推进部主任郭沁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该项目以流通端为切入口,帮助企业识别优质生产基地,包括联络专家资源、调研等,比如帮助叮咚买菜推荐优质荔枝生产基地;帮助基地项目做更好的评估和可持续种植的提升,比如喜茶的基地等。郭沁华表示,希望通过该项目支持连锁企业建立更稳定的采购机制,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希望建立一种可复制的模式,也希望企业能把标准中的工具内化到企业管理制度中。

编辑 王琳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