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转型,刻不容缓。
“时间不等人,现在的市场环境对吉利汽车而言,已经没有容错的空间,这就是我们这么快进行合并的基本逻辑”,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这样说。
5月15日下午,吉利汽车举办2025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暨“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高管们道出了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的背后逻辑。
从原本的“多生孩子好打架”,到如今公开承认吉利此前多个品牌“小而散、散而乱”,桂生悦直言必须将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应对竞争。这背后是吉利对过去战略的深刻反思——分散的品牌矩阵导致了不少弊病。
战略反思:将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
桂生悦在发布会开场就提到,吉利汽车往年举办一季度业绩会是没有线下环节的,这次举办主要是为了吉利汽车与极氪合并之事。
就在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计划收购极氪,如交易完成,吉利汽车与极氪实现完全合并,极氪将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不到一年时间,“最快美股上市”汽车品牌极氪就要回归吉利怀抱。消息一时间震动了整个车圈。
人们的疑惑不断冒出:为什么吉利集团刚刚完成极氪和领克的合并,这么快又要进行吉利和极氪的合并?极氪为什么一定要退市?吉利集团是否还准备合并其他品牌?
桂生悦坦言,吉利汽车只有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他举例称,吉利和极氪各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由此产生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各项整合工作表面上可以完成,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自为自己所在的公司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会让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最彻底的方法就是两家公司整体合并,回归一个吉利,才能真正达到整合的目的。”桂生悦表示。
“回归一个吉利”,这是吉利在2014年首次提出之后,时隔11年再次宣布。
2007年前后,吉利集团曾推出全球鹰、英伦、帝豪等品牌,但定位模糊难以占领市场,于是吉利集团2014年宣布“回归一个吉利”战略。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崛起,吉利集团又尝试多品牌策略,先后推出几何、极氪、领克等。到了2024年9月,《台州宣言》宣布战略聚焦。2025年5月7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吉利汽车收购极氪之际对外发声,要“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
业务协同:几十亿元级别的降本增效
按照吉利汽车的说法,吉利集团将创建一个统一的上市平台,提升集团乘用车业务竞争力。整合究竟带来多少益处?几十亿元级别,是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及执行董事李东辉的回答。
他说,协同整合是当前吉利控股的重要战略。去年吉利汽车在基础技术、产品研发、制造、采购等各领域全面推进协同,下一步在各品牌面对各自客户群体、产品设计分别开展的前提下,将中后台工作极大程度协同起来。力争实现研发层面以十亿元计算的节省、采购层面节省几十亿元的目标,达到管理费用与营销费用双下降的显著效果。
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称,吉利在产品战略上已形成共识,未来将继续建立统一架构,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杜绝重复投资。整合后集团可实现整体效益超5%的提升,同时实现在研发效率、管理效率及营销效率上15%-20%的提升。
实际上,此前极氪与领克的整合效果,已经在吉利汽车的财报上显现了出来。一季度吉利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总量达70.4万辆。其中,极氪、领克、银河三大品牌合力推动新能源产品爆发,累计销量达33.9万辆,同比增长135%。桂生悦说,吉利对今年年度目标有信心超额完成。
高层变动:安聪慧出任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
上市公司合并,人事变动无疑受关注。吉利控股集团对管理层做了调整。
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并在资本运作、重大对外合作项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业内看来,李东辉此次调任集团副董事长,或许凸显吉利未来在资本市场的布局意图。李东辉还担任着路特斯集团董事长,此前在吉利汽车资本运作方面经验丰富,曾主导沃尔沃、戴姆勒等多项海外并购。
安聪慧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在业内看来,安聪慧此次升职,或许标志着吉利的管理重心进一步向技术驱动倾斜。他此前推动极氪在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崛起,主导的SEA浩瀚架构成为吉利新能源技术的核心平台。如今吉利集团或也希望将极氪的经验复制至整个集团,强化技术协同与资源整合。
淦家阅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吉利汽车集团将下设吉利银河事业群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据了解,吉利银河与极氪的整合涉及研发、供应链、渠道等多个层面,淦家阅此前在吉利银河品牌的表现亮眼,他的任务或将是确保两大品牌既能保持差异化定位又能实现协同效应,避免资源分散。
戴庆此前已在3月29日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将向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汇报工作。
对于未来吉利集团是否如何整合,桂生悦还提到,极星、Smart、路特斯等是属于集团的品牌,而不属于吉利汽车这个品牌,因此不会由吉利汽车来进行收购。
李东辉进一步明确,目前除了极氪外,吉利集团对其他上市公司没有任何私有化的计划。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