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俞金旻)“99.9%的年轻人曾为情绪价值买单。”7月15日,2025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在上海召开,复旦大学教授、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张伊娜在分论坛“2025年轻人想什么?”中表示。


复旦大学教授、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张伊娜。


由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商务部消费大数据实验室共同发布《2025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用千余份18-35岁样本勾勒出10条“生活新及格线”,被网友封为“年轻人年度嘴替”。


在现场张伊娜先抛灵魂拷问:“你上次冲动消费,是因为有用,还是因为开心?”报告给出答案是56%年轻人买“情感支持”,50.3%买绿植“治愈出租屋”,44.4%沉迷盲盒“拆盒惊喜”。她指出,当代年轻人消费逻辑已从“必须买”升级为“买了让我成为谁”,爱好等于刚需疗愈。


张伊娜表示,当下年轻人的社交也被重新定义。“用‘模块化社交’形容年轻人的‘搭子文化’,例如,健身搭子、拼饭搭子、看展搭子,六成受访者靠工作场景迅速组队,‘一生挚友’变‘一时同好’”。


此外,三成年轻人用AI练社交、当树洞,“效率外挂”省下时间去生活。AI则被当成“数字伙伴”而非工具。18-25岁“AI原生一代”付费意愿最高。此外极简也升级2.0,66%用智能安防,64%外包洗衣,51%请保洁,张伊娜表示,“年轻人不买断舍离,买零家务自由,懒是门经济学。”毛绒娃娃当烘干机羊毛球、尿素袋变潮包,张伊娜说:“当代年轻人这不是省钱,是用创意打造个性。”


“去滤镜”同样带感,张伊娜在报告中表示,30.8%的年轻人嫌网红精致假,32.3%站平替,54.7%更信朋友亲测,“真实体验”打败大牌光环。此外,环保也从口号变日常,63.9%的年轻人优先本地菜,五成年轻人使用二手平台,“可持续=微小坚持,不装高大上。”


“年轻人用情绪、技术、创意重构生活,未来消费关键词将是‘情绪认同+文化自觉+场景即时感’。”张伊娜总结道。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