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京海市监处罚〔2025〕5129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北京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致和”)多款腐乳产品标注“零添加味精”,但瓶身标签均未标注味精的具体含量为0,依据相关法规构成“标签瑕疵”,涉事公司被责令改正。


“零添加味精”腐乳构成“标签瑕疵”


行政处罚书显示,王致和委托生产的“白腐乳(净含量:240g)、香辣腐乳(净含量:240g)及大块腐乳(净含量:340g)”食品,在瓶身标签处均标有“零添加味精”,但瓶身标签均未标注味精的具体含量为0。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王致和腐乳产品存在标签瑕疵。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不过,标签问题并不等于食品安全。上述行政处罚书指出,根据当事人经营的“白腐乳(净含量:240g)、香辣腐乳(净含量:240g)及大块腐乳(净含量:340g)”食品配料表中未标注“味精”且当事人在委托生产过程中未添加“食用味精”,原料也未添加“食用味精”,故当事人经营的涉案产品确实为零添加味精,与瓶身标签描述一致,未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另外,味精的主要化学成分普遍存在于调味品类食品中,对人体无毒无害。故当事人的产品不影响食品安全。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当事人应标注味精的具体含量为0但未进行标注,综上所述,当事人经营标签瑕疵的预包装食品的违法事实成立,现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方式。


多个调味品企业将逐步删除“零添加”标签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零添加”产品,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对于食品添加剂、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新版标准也规定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及其同义语进行声称。这项规定给相关企业留出两年过渡期,从2027年3月16日开始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解读指出,食品标签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标签信息,使消费者明晰产品本质,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食品标签信息不得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但很多预包装食品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声称吸引消费者购买。事实上,“不添加”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此举容易影响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认知。


食品行业专家指出,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我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添加剂都有明确定义。它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的添加剂。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通过阅读食品标签、查看配料表,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食品。


而调味品行业在“零添加”新规的影响下,千禾味业、海天味业等行业企业纷纷回应称将逐步删除产品“零添加”标签。调味品行业人士指出,很多企业的“零添加”标注是为了摆脱被动污名化的跟风,对多数企业来说,从标准上禁止“零添加”标注,反而是一种“减负”,有利于规范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唐峥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