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代工方身份卷入来伊份“蜜枣粽创可贴”事件的五芳斋,近日在公司官网发布情况说明称,将协同合作方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核查,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现场检查。如存在问题,将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在业内人士看来,眼下临近端午旺季,此次事件将对“粽子第一股”五芳斋造成一定的声誉损失,市场销售影响目前难以判断。

最新财报显示,五芳斋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营收占比超过七成的粽子系列同样表现不佳。为增强经营实力,五芳斋目前提出差异化的品牌策略、多元化渠道策略以及国际化策略。

五芳斋回应“蜜枣粽”事件

五芳斋此次情况说明源于来伊份“蜜枣粽创可贴”事件。5月10日,有江苏消费者发布视频称,在来伊份粽子中吃出疑似带血创可贴的异物,要求来伊份给予明确回应。

5月12日凌晨,来伊份官网发布“关于蜜枣粽异物的情况说明”称,粽子加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均设有专岗、专职检验人员。对于生产中员工使用创可贴的管理,工厂设有专人专岗对车间人员检查伤口异常情况,如发现伤口明确规定不得参与裹粽等与食品直接接触的相关环节,其余非直接接触环节如需要会有专岗人员发放工厂专用的蓝色金属材质创可贴同时佩戴专用一次性蓝色食品级手套作业,专用创可贴可通过金属探测有效识别,避免管理的漏洞,并在当班生产结束后统一回收做好记录,同时确保可追溯。

“针对此次消费者陈述的异物,公司工作人员看到产品,但还没拿到实物,会在取得实物后,作进一步分析判断,并查明原因,如确为生产过程控制问题,将再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来伊份称,已对本批(2025年4月2日)蜜枣粽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消费者也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

有网友猜测,来伊份涉事粽子与五芳斋存在同厂生产的可能,这一猜测也得到了证实。来伊份方面近期回应媒体称,涉事批次粽子由五芳斋代工生产。目前,来伊份品控与供应链核心团队已进驻代工工厂,联合厂方针对生产全流程展开细致排查,双方均高度重视此次事件,力求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根源。

5月13日,五芳斋在公司官网发布情况说明称,关注到合作品牌方“蜜枣粽”产品的网络舆情,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小组对生产流程进行深入排查,协同合作方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核查,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现场检查。根据公司相关管理规定,粽子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均设有质检员,并由专人对车间人员进行作业前检查,手部受伤员工如需使用创可贴,则由专人发放和回收含金属材质的专用蓝色创可贴,同时要求佩戴专用一次性手套后方可作业。“公司将持续跟进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及时妥善予以处理并解决,如存在问题,将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芳斋官网发布的情况说明。 五芳斋官网截屏

同日,来伊份再次发布“关于消费者反映蜜枣粽问题处理的情况说明”,称在市场监管部门协调下,已先行与消费者达成和解,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已被市场监管部门封存,“后续如核实公司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公司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5月15日,新京报记者就此次事件联系五芳斋,客服表示以官网声明为准,并称公司粽子为手工制作。公关部门则暂未做出回复。

对于粽子生产过程中混入工人手上创可贴的可能性,速冻行业人士张娟分析称,一些大型企业目前会采用自动化机械设备来取代一部分人工,例如自动注米机可以解决人工填米时间成本高、非标准化的问题。但如果是手工粽,通常不会采用注米机,绑绳环节也无法取代人工。工人在进入车间前,通常会进行手部水洗、香皂洗、喷洒酒精等环节,并全身经过喷淋机,之后会由生产负责人进行全身检查。工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手部受伤,应汇报处理,根据情况判断能否继续工作。如果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粽子里混入创可贴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管理环节存在疏漏且人工环节较多,也不排除问题可能。

粽子营收下滑

对于“粽子第一股”五芳斋来说,临近端午旺季卷入此次“蜜枣粽”事件,影响几何?

张娟分析称,五芳斋如果是代工方,那么此次事件会对其声誉造成一定影响,市场影响目前还无法判断。“生产企业不希望在临近市场旺季出现这种负面舆情,即便不是旺季对类似突发情况也会非常重视。”

公开资料显示,五芳斋品牌创始于1921年。1992年,嘉兴五芳斋粽子公司成立,“五芳斋”被评为“中华老字号”。2011年,五芳斋提出“三个转型”战略,即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转型,普通企业向上市企业转型。2019年,五芳斋实业启动“糯+战略”。2022年8月,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粽子第一股”。

拿到资本市场入场券的五芳斋,2020年、2022年均出现业绩下降。2018年-2021年,五芳斋营收分别为24.23亿元、25.07亿元、24.21亿元、28.92亿元;净利润为9544.86万元、1.64亿元、1.42亿元、1.94亿元。到了2022年,五芳斋业绩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同期营收减少14.87%至24.62亿元,净利润减少28.53%至1.38亿元。2023年,五芳斋通过大单品战略及加大非粽产品网店铺设等举措,业绩重回增长。

然而到了2024年,五芳斋业绩再次回落。最新财报显示,五芳斋2024年营收22.51亿元,同比减少14.57%;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减少14.24%。五芳斋近期在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本期受原材料价格波动、消费者需求收缩等外部环境影响,营收及净利润表现较上期略有下滑。

五芳斋集团董事长厉建平曾在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全国粽子市场规模仅30亿元,而五芳斋当时已占到了25%的份额,“粽子圈子也就这么大,差不多到‘天花板’了。所以我们很明确,要突破‘天花板’就一定要走出来,不能只做粽子。”

按照厉建平的规划,2017年粽子在五芳斋销售额的占比为59%,“估计在3年内会降到50%以下”。不过从业务表现来看,五芳斋粽子系列2024年营收为15.79亿元,同比减少18.64%,营收占比依然高达70.13%。

张娟分析认为,粽子对于速冻面米食品企业来说属于低波动性产品,每年端午旺季的需求量、销售量、利润相对稳定。综合型的速冻食品企业通常会利用粽子来补充市场淡季销售,对全年业绩影响并不大。如果企业以粽子产品为主,会有一定业绩依赖性。

2024年财报显示,五芳斋目前明确了几个战略方向,一是渠道策略从以往追求低质量的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质量发展,重点发力与盒马、开市客等会员制系统的深度合作,餐饮连锁更加注重门店盈利能力的改善及新开门店质量,全年关闭低效门店86家;确立“五芳斋”作为主品牌,“五芳斋传世臻”作为高端品牌,“五小芳”作为高性价比品牌,以覆盖不同细分市场;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成立新加坡投资公司、新加坡餐饮公司、法国和日本公司,来寻找更多增长机会。

对于粽子行业前景,五芳斋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粽子、月饼、饭团等。在粽子消费日常化、消费需求升级、行业品牌集中度不断强化的市场趋势下,公司主要产品品类仍具备市场增长空间。具体而言,粽子作为日常方便食品的属性正逐渐增强,淡旺季界限日益减弱,市场规模有所扩大。对此,公司正通过差异化的品牌策略、多元化的渠道策略以及国际化的探索进一步增强经营实力。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