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欢)近日,《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乡村振兴课题报告》在京正式发布。报告系统总结了天津津南区对口援疆的“五大工作法”,并围绕策勒县红枣、畜牧、文旅等特色产业,提出一系列发展策略。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策勒县应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农业绿色化、加工高质化与文旅融合化发展。
据悉,2017年天津市津南区与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建立结对关系,两地围绕“促团结、强产业、兴文化、壮队伍、引智力”五大方向,推动援疆工作发展。2024年开始,天津市津南区携手瞭望智库,助力策勒县建设“策勒县乡村振兴研究院”,通过“引智入疆”战略,从产业、文化、基层管理等方面助推策勒县经济发展。
据介绍,报告第一板块是关于天津市津南区援疆模式的研究,重点总结了津南区援疆的“五大工作法”,系统阐释了对口援疆完整实践模式。第二板块是关于策勒县乡村振兴的三篇发展策略报告,分别针对当地的文旅产业、红枣业与畜牧业。第三板块,是专家和企业家建言献策,汇集了产学研界30多位代表对策勒县发展提出的针对性建议。
其中,《策勒县乡村振兴策略报告》重点对策勒县的文旅、红枣、畜牧三大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文旅产业方面,报告指出策勒县虽拥有昆仑秘境、佛教遗址等独特资源,但受制于交通瓶颈和基础设施不足。为此,报告提出通过体系化打造文旅产品、提升基础设施等六大工程,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将文旅产业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红枣方面,报告建议推动种植体系现代化、加工体系高质化,建设完善的质量标准和品牌体系,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升级。畜牧业方面,针对以策勒黑羊为特色的产业现状,报告呼吁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化运作,解决企业“托养分红”负担重等现实难题。
会议研讨环节,多位专家就策勒县未来发展及课题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策勒县应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绿色农业、食品加工与文旅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体系。
其中,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北京华夏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兆彬强调,要强化品牌引领、深化场景建设和推动模式创新。他特别建议,要打造以红枣为核心的地理标志品牌集群,发展深加工与精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张天佐则认为,策勒县发展必须走中高端路线。他提出三条具体路径:发展“私域销售”模式精准对接高端消费群体;“借船出海”借助成熟品牌渠道;通过产品形态创新打造网红产品。
编辑 唐峥
校对 陈荻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