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36万亿元,同比下降14.7%,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但与此同时,在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销售降幅收窄,库存连降8个月。


当天,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处在新旧模式转换时期,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指标会出现波动,对此要客观看待。


开发投资仍处下行通道,房企资金面现改善迹象


图/国家统计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36万亿元,同比下降14.7%;其中,住宅投资5.66万亿元,下降13.8%。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直接影响开发投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7.89万亿元,同比下降9.7%。其中,国内贷款1.22万亿元,下降1.8%;利用外资19亿元,下降37.5%;自筹资金2.84万亿元,下降10.0%;定金及预收款2.33万亿元,下降12.0%;个人按揭贷款1.08万亿元,下降12.8%。


在付凌晖看来,房企资金有所改善。在“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等积极因素带动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收窄,1-10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收窄9.5和7.3个百分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5.2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9.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5.53亿平方米,下降9.7%;房屋新开工面积4.91亿平方米,下降19.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6亿平方米,下降19.3%;房屋竣工面积3.49亿平方米,下降16.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9亿平方米,下降18.9%。


对此,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今年1-10月,全国房屋新开工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下降19.8%和14.7%,延续了下降的态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下行不仅是新房交易端转弱导致行业被动收缩的结果,更是主动为之,即积极推动房地产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型,通过上游供给端收缩来平衡下游供求关系以实现止跌回稳的新阶段,因此必须严控增量。


“严控增量,不是不允许增量供应,而是要详细分析各个片区各类住房的供求态势,精准投放新房产品,避免同质化、过多供给,实现优化存量。同时,还要以高质量的供给牵引需求,不仅商品房要打造好房子,老房子、保障房也都要改造或建设为好房子,达到消化库存和促进增量和存量良性循环的目的。”李宇嘉表示,最终可以通过供给侧精细化管理,需求侧不懈努力,修复就业和收入等基本面,做大增量空间,夯实新开工和开发投资稳定的基础。


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库存环比减少322万平方米


图/国家统计局


针对今年各地区各部门出台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举措实施效果,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出台实施各项支持性政策,积极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统计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虽有所波动,但政策成效仍在继续显现。


新建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6.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7.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6.90万亿元,下降9.6%,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9.4%。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6亿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3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292万平方米。


对此,付凌晖表示,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1-10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6.8%和9.6%,降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收窄9个和11.3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相比也有所改善。


付凌晖提到,商品房去库存持续推进。随着控增量、优存量等房地产政策措施持续发挥作用,今年以来房地产去库存稳步推进,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56亿平方米,比9月末减少322万平方米,今年以来连续八个月减少。


李宇嘉也表示,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这12字方针是新阶段住房供给侧管理的基调,这既能缓解包括二手房在内的库存压力,还能通过供给创新激活需求,稳定房价和预期,实现止跌回稳。近期已取得不错效果,比如,商品房待售面积增幅从3.6%降至3.3%,住宅待售面积增幅从5.8%降至5.4%。


付凌晖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还处在新旧模式转换时期,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指标会出现波动,对此要客观看待。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袁秀丽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