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2”是乔戈里峰的名字,而乔戈里峰也被称为全球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2025年7月,北京AI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将旗下大模型Kimi的新一代开源版本命名为“K2”。


“K2”发布后很快成为最受国际关注的国产开源大模型,其不仅登顶全球开源模型榜单,还被《自然》杂志评价为世界迎来“又一个DeepSeek时刻”。今年9月,K2更新了0905版本,进一步提升了其在真实编程任务中的表现,11 月 6 日,其推出并开源了K2 Thinking。


从2025年初和DeepSeek发布“撞车”,到7月以K2模型重回舞台中心,再到9月带来更高编程能力并推出智能体服务,月之暗面的这一年犹如坐过山车。这家曾经的“中国最受期待的大模型公司”,在经历了用户增长失速、市场竞争加剧的困境后,正在通过战略调整和产品创新为自己赢得下一次叙事机会。而这家诞生于北京的AI企业,其发展历程也折射出北京在全球AI产业浪潮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探访这家总部位于北京海淀的公司得知,“K2”由创始人杨植麟命名。事实上,这个名字也代表了月之暗面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定——攀登者需直面险峰,而创新者需直面未知的暗面。


聚焦基础研发,Kimi“重回牌桌”


2025年初,当DeepSeek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市场时,月之暗面或许是最受冲击的AI公司之一。不仅是模型发布时间“撞车”,Kimi赖以生存的流量也受到了DeepSeek和老对手豆包的“两面夹击”。数据显示,Kimi的月活用户从高峰期的数千万跌至5月的1408万。


面对这一窘境,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停止大规模投流,回归技术本身。这一决定在当时看来颇为冒险,毕竟Kimi此前的市场投放策略让其成为市面上能够与豆包“决一胜负”的头部AI应用之一。


但在Kimi内部,这一决策受到了不少研发人员的欢迎。


“从研究者的角度,我其实非常感谢DeepSeek,它的出现对我们是一件好事,让我们更加能够以长期主义视角看待实现AGI的梦想。”Kimi研究人员杜羽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前,Kimi1.5的发布日期曾和DeepSeek-R1“撞车”。对此,杜羽伦反思认为Kimi1.5的反响不如deeps-R1热烈,一部分原因是Kimi方面没有进行开源,另外参数规模比较小,技术上也没有强调计算效率,“接下来我们并没有‘一拍脑袋’把强化学习干到底,反而更加注重第一性原理,即先把基座模型做好,所以我们在3到4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发布任何模型,也拒绝了抢发模型的诱惑,而做了一件更长期的事。”


这一战略转折在2025年7月结出了硕果。月之暗面无预警地开源发布了Kimi K2模型,这是全球首个万亿参数、320亿激活的MoE(混合专家模型)架构模型。K2的发布不仅在国内引发关注,更在硅谷圈引起了轰动。


著名投资人、“SPAC之王”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在热门播客《All In》中直言:“我们把大量工作负载都转到了Kimi K2上,因为K2的性能确实足够强,而且说实话,比OpenAI和Anthropic便宜太多了。”这一评价无疑为月之暗面重新赢得了市场的关注和资本的青睐。


在行业普遍看淡通用基座模型、“不需要那么多基座”几乎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月之暗面却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坚持自主研发基座模型。这一选择在创始人杨植麟看来,并非单纯的“情怀选择”,而是基于对AI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杨植麟曾在专访中将AI研发比作攀登一座“无限的山”,核心理念是“问题不可避免,但问题可以解决”。他认为,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会带来新的挑战,从而驱动知识和技术的无限进步。


杜羽伦表示,贯彻第一性原理,做好基座模型这一长期战略看来对团队非常有益,“我们既得到了技术突破,也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型,并且这个模型目前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强化学习,等我们在下一版经过了大规模的强化学习之后,它的能力会变得更强。”


商业化突围:C端付费与订阅制的新尝试


尽管技术实力得到了重新认可,但商业化始终是月之暗面必须面对的挑战。对此,坚持to C路线的月之暗面选择了付费智能体助手。


2025年9月,月之暗面在海内外上线了OK Computer Agent,这是一个全栈智能体助手,相比于之前内测的“DeepResearch”主打的深度研究模式,OK Computer更适合完成一些复杂的调度工作,比如制作PPT、设计网页等。 


Kimi的“OK Computer”界面。


杨植麟本人也非常看好Agent接下来的“钱景”:“现在很多Agent产品,能端到端产生价值,所以也要看你是什么用户。如果只是闲聊、查天气,商业价值没那么大。但如果是Agent专业用户,本身有很好的生产力价值。”


更重要的是,月之暗面首次开启了订阅付费计划,设置49元/月、99元/月、199元/月三档套餐,打包“深度研究”与“OK Computer”等功能,并附赠API兑换券,打通开发者与C端场景,这一举动标志着月之暗面正式开启了商业化探索的第一步。


10月24日,月之暗面还上线了Kimi For Coding包月套餐。通过Kimi网页版(kimi.com) 加入Kimi会员计划,即可在已有权益的基础上额外获得Kimi For Coding 包月套餐权益。Kimi For Coding包月权益基于Kimi K2旗舰模型打造,希望可以帮助个人开发者畅快Coding,无须顾虑token消耗。


除了C端商业化,月之暗面也在通过开源策略积累开发者生态势能。Kimi K2的开源决策,不仅为公司赢得了技术声誉,也成为其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敲门砖。这种“开源换扩散”的策略,以较低的营销成本去对抗竞争对手,同时把Kimi的“生产力工作流”叙事推入开发者与重度用户。


北京AI产业的缩影:从技术突破到生态构建


月之暗面的发展历程,某种程度上也是北京AI产业发展的缩影。


实际上,DeepSeek和月之暗面两家公司在地理上的距离并不远,均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从DeepSeek北京总部所在的融科资讯中心向南步行1.4公里,就可以抵达Kimi所在的京东科技大厦。北京市海淀区正在成为比肩硅谷的全球AI创新中心。这里不仅聚集了中国最顶尖的AI人才,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作为北京的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的开源策略也与北京“建设开源之都”的理念不谋而合。Kimi K2继承了DeepSeek-V3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技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正是北京AI产业生态的生动体现。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月之暗面的坚持也代表着北京AI产业的一种特质:在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主义之间寻找平衡。当其他AI创业公司纷纷转向垂直领域或To B市场时,月之暗面依然坚守在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这种选择虽然艰难,但也正是这种坚持,让北京在全球AI产业竞争中保持着独特的优势。


杨植麟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通用技术更复杂、有更多瓶颈,是一条更难走的路。”但正是这条难走的路,正在让北京成为全球AI产业的重要一极,引领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浪潮。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