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迎来年内第七次上调。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近期国际市场油价波动运行,根据11月10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10月27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对比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自11月10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上涨125元和120元。
折合成升价,每升92号汽油、95号汽油和0号柴油的升幅均在0.10元。今年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已经经历22轮调整周期,其中7次上调,6次搁浅,9次下调。
本轮调价周期原油综合变化率以正向开局,且一直保持在正向区间,最终对应成品油上调。
本次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上调后,车主用油成本将有所增加。汽油方面,按油箱容积为50升的小型车计算,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增加5元的支出。柴油方面,按油箱容积为140升的大货车计算,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增加14元的支出。
本轮调价落地后,新一轮计价周期中原油变化率以负向开局,对成品油市场的指引作用有所减弱。整体来看,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的概率较大。
周期内国内成品油市场批发价格续跌
本周期内汽油需求缺乏节假日因素提振,整体表现平淡,且同比仍维持下行趋势;柴油则受网购节及户外基建工矿项目处于施工旺季的支撑,底部需求相对稳健。此外,受柴油裂解价差偏低、库存水平不高以及原油行情带动的影响,下游补库和建仓订单有所增加,柴油价格呈现先抑后扬走势。汽油方面暂未出现明显利好驱动,价格继续承压下行,但跌幅较前期已明显收窄。
隆众资讯分析师刘炳娟指出,从成品油供应方面来看,随着主营部分炼厂检修及开工炼厂加工负荷的下调,带动供应小幅下滑。需求方面,汽油柴油走势出现差异,汽油无节假日支撑进入消费淡季,中下游客户普遍看跌,买方按需采购为主,带动汽油批发价格走弱,柴油方面需求尚可,柴油持续去库存,对价格的支撑增强,带动价格小幅走高。
展望后市,市场人士指出,四季度是全球原油需求的传统淡季,成品油市场也将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预计11月原油价格可能出现承压下跌行情,利空国内成品油市场。
从需求方面来看,11月缺乏节假日支撑,汽油需求或持续疲软,汽油市场成交或延续弱势。此外,随着天气继续降温,柴油需求整体呈现季节性回落趋势。尽管购物节可能对物流运输行业的活跃度有一定支撑,但预计物流运输对柴油需求提振有限。
国际原油价格冲高回落,利空因素逐步占据上风
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冲高回落,利空因素逐步占据上风。国际原油整体供应环境仍充裕,OPEC+持续维持高产量水平。最新的OPEC+会议决定在今年12月继续按此前的13.8万桶/日增产,暂停了明年一季度的增产计划。不过从市场的走势来看,价格并未给出积极反应。
市场人士指出,OPEC+暂停明年一季度增产,显示产油国集团对后续原油需求乐观态度的转变,短期略微缓解市场对供应过剩风险的担忧,不过中长期来看,国际原油市场仍呈现过剩状态,市场对原油需求淡季下供大于求的风险担忧仍存。
此外,此次美国政府停摆创下最长停摆纪录,投资者对美国经济以及能源需求前景的担忧也拖累了油价的走势。美国原油产量维持1365万桶/日高位运行,美国原油库存超市场预期增加,美国页岩油产量仍在增加,都导致了油价承压。
刘炳娟表示,从供应端来看,OPEC+虽然明年第一季度将暂停增产,但影响偏长线,今年12月底之前增产氛围不会改变,供应过剩压力依然存在。此外近期地缘局势整体有所缓和,短线潜在供应风险减弱。从需求端来看,美国炼厂的秋季检修期尚未结束,对原油需求季节性减弱,美国原油库存也有明显增长。此外虽然中美关税谈判顺利,但全球需求疲软格局改善缓慢,各大机构对需求前景仍不乐观。
展望后市,OPEC+增产氛围延续,全球经济和需求也延续疲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