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胡萌)日前,新京报贝壳财经资本市场研究院举办第二期沙龙,主题为“市场稳中向好,如何理性投资?”来自券商、基金、银行理财及投顾的多家金融机构代表参与讨论。


自去年“924”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在“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的政策导向下,正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比如,上证指数数次逼近3900点、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且单日成交额一度连续30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等。与此同时,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浮动费率基金、个人养老金产品、黄金ETF等财富管理工具日益多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资本市场研究院的第二期沙龙,即聚焦当前金融市场新趋势及机构投教变化,旨在助力投资者构建理性投资布局。


天相基金评价中心高级分析师尹书扬在谈及投资者面临的投资现状时指出,近三年来,主动权益基金的份额遭遇持续赎回,而被动权益基金份额迅速增长。沪深300ETF,近两年有几次较大的规模的集中申购,有效提升了市场预期,改善了市场风险偏好。


面对上述投资新趋势,普通投资者应如何调整投资思维,理性投资?尹书扬指出,普通投资者在进入市场时,首先一定要设立合理的预期收益,市场上可供投资的资产都有相应的基准(普通投资者可以低成本获得)可以作为参考,如投资大盘风格的股票,预期收益可以对标沪深300指数。


其次,普通投资者对于自己的投资能力要有理性认识,毕竟专业投资者也很难获取超越基准的超额收益。尹书扬认为,普通投资者尽量不要基于情绪、故事或与风险收益无关的偏好来交易,这样容易成为他人超额收益的来源。


“普通投资者一定要用长期资金来投资股市,比如,购买主流宽基指数,分享国内经济长期发展的红利。”尹书扬强调,投资者一定要有风险意识,一定要对所购买产品的历史波动率、最大回撤有清晰的认知,不要加杠杆,合理配置资产比例,让自己可以坦然接受产品的波动。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