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思炀)10月28日,首届赤水河论坛主论坛在茅台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白酒在出海过程中,需要在风味喜好、场景创造、贸易政策、国际标准制定以及品类认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探索和实践,让品牌和品类一起走向国际。为此,协会计划今年启动中国白酒的双遗产申报工作和公用标识注册工作。
何勇认为,中国酒业本质上是“品质+文化”的产业。在“品文化、品价值、品生活方式”的创意新时代,中国酒应当重构以感恩互敬、分享表达、利他为主,兼顾悦己的文化内涵。
如何让中国白酒在出海过程中做好世界表达?何勇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中国白酒的出海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努力。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定向思维,由悦人向悦己发展,即让消费者从个人喜好出发去接受和品味中国白酒。其次,需要在风味喜好、场景创造、贸易政策、国际标准制定以及品类认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探索和实践。通过组织国际化活动,先让世界认识中国白酒这一品类,再逐渐推广至各个品牌,实现品牌与品类同步走向国际。
何勇还在媒体群访环节中指出,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处于让国外消费者去适应、了解、喜欢的过程中。行业近几年也在不断为白酒国际化进行筹备,包括在几年前,将白酒名称从Chinese spirits、distilled spirits、liquor(中国白酒、蒸馏酒、烈酒)等不同称呼方式统一在国家标准中改为“Baijiu”,以中国人定义的白酒译名助力白酒国际化推广。
今年,协会也在推进中国白酒的国际标准化,并尝试启动中国白酒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遗产申报工作。“这些都是未来帮助中国白酒在国际上形成地位的一些重要工作和手段。”此外,今年协会还计划启动注册中国白酒的公用标识,便于统一声音,让国际消费者去识别。“如果快的话,相关标识明年或许就能注册成功。”
编辑 李严
校对 付春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