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曝光近70亿元违规拆借之后,新城悦服务宣布调整董事会人员。

10月27日晚间,新城悦服务发布公告称,自当日起,新城控股的董事长兼总裁王晓松辞任非执行董事,吕小平和陆忠明辞任非执行董事,并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成员。截至公告期末,新城悦服务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戚小明、吴倩倩,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张燕、朱伟和姜旭之等五人。此外,公告称,新城悦服务继续停牌。

那么,新城悦服务董事会成员为何调整?其何时才能复牌?

董事会“切割”完成,提升整体独立性

在新城悦服务的此次调整中,与新城控股、新城发展相关的高管辞任,其中,王晓松为新城控股的董事长兼总裁,吕小平现任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陆忠明现任新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同时担任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

新城悦服务在公告中称,此次调整董事会组成有利于提升其整体独立性及有效处理利益冲突。

事实上,新城悦服务这次董事会成员调整与此前公布的关联资金交易事件相关。

今年4月1日,新城悦服务正式停牌。在停牌前一天(3月31日)晚上,新城悦服务发布公告称其2024年全年业绩及年报无法按期披露。原本计划于当天发布的年报,由于发现与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启动了调查程序,需要核数师进行更多审核程序,导致年报延迟刊发。

时隔5个月之后,新城悦服务于9月30日晚披露了有关此关联交易的详细调查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和2024年,在新城控股员工的主动请求下,新城悦服务给新城控股分别拆借了18亿元、51.7亿元(合计69.7亿元)。这些资金由新城控股的一名管理人员和新城悦服务时任执行董事杨博策划,并在新城悦服务的多名员工协助下进行。

对于上述调查结果,新城悦服务方面表示,董事会已自9月30日起罢免杨博的执行董事及首席运营官职务。

至此,从表面上看,一场高达70亿元的拆借以执行董事杨博的罢免和若干涉事员工的辞退而宣告终结,但是,后续新城悦服务还需要按照上市规则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证明其内部具有独立的控制程序以及重拾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对其的信心。而此次董事会人员调整正是其提升整体独立性的必要一步。

熟悉港股市场的汇生国际资本行政总裁黄立冲认为,这通常是复牌的必要步骤,找出这次事件中责任人,然后做出整改行动,才能够显示公司认真面对这个事情。

根据独立法证会计师在调查报告中的建议,在此次关联交易事件中,尽管无证据显示其他董事知悉或参与策划关联资金往来,但若干董事同时在新城控股、新城发展担任行政及董事职务,可能削弱董事会的整体独立性或引发不必要的利益冲突。鉴于新城悦服务、新城控股、新城发展的董事会重叠,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应审阅董事会组成,以减少重叠、减轻利益冲突,提升独立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称:“联交所复牌指引第二条即要求‘证明管理层诚信不存在监管忧虑’。在此敏感节点,王晓松等其他新城系高管退出新城悦服务董事会,可以向监管及投资者传递、释放‘切割信号’,以降低公司复牌障碍。”


复牌之路仍存多重“关卡”

从4月1日至今,新城悦服务已经停牌7个月之久。根据复牌指引,新城悦服务除了需要公布关联资金往来的独立调查报告外,还需要评估其对公司业务运营、财务状况的影响,还有采取的适当补救行动。

同时,新城悦服务需要公布上市规则要求的所有尚未公布的财务业绩,包括去年的年报和今年中期的报告。此外,还有进行独立的内部控制调查,证明其已制定充足的内部控制程序等。

对此,柏文喜表示:“首先,新城悦服务满足复牌硬性条件,先‘换血’才能证明管理层诚信风险可控;同时,还需要淡化家族色彩:由独立董事与职业经理人主导,恢复外部审计与机构投资者的信任。最后,复牌后才能为未来再融资铺路:物业股估值已跌至8倍PE左右,唯有治理独立才能重新进入港股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及指数基金池。”

“从时限来看,港交所规定停牌18个月就会触发退市,所以新城悦服务最晚需要在2026年9月30日之前复牌。倒推时间表来看,新城悦服务需要尽快发布经审计的2024年报、2025年中报,同时完成独立内控审查并披露,最后通过港交所的验收并完成相应流程。”柏文喜表示。

目前已步入2025年最后一个季度,由于新城悦服务对外并未有业绩披露,所以今年其经营状况如何尚不可知。但是,从今年3月起发布的盈利警告来看,其业绩表现并不容乐观。

在盈利预警公告中,新城悦服务表示,经初步审阅,预期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在7亿-9亿元之间。

对于新城悦服务的未来发展,柏文喜表示:“新城悦服务停牌前市值仅24亿港元,较高点时蒸发约200亿港元;若公司能在剩余约11个月内完成全部复牌指引,则有望避免退市,但复牌后的估值修复将高度依赖其治理独立性与业务‘去地产化’进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