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近期再度出现项目调整规划现象。日前,位于昌平区的清樾府二期,依据“好房子”最新政策,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新增架空层与阳台,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好房子”政策推动下,北京多个楼盘纷纷跟进调整规划,从户型设计到共享空间均有所升级。这些调整能否真正助力项目去化?面对政策引导与市场压力,调整规划又将对前期房源产生怎样的影响?

清樾府二期总平面图。图/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清樾府二期调整规划,新增邻里中心、架空层等
昌平区CP01-0901-0006地块位于昌平区北五-六环科学城西区板块,地块北至百昌街(规划)东至百福路(规划),西至百福西路(规划),南至善平街(规划)。
2024年2月份,北京住总置业有限公司以底价35亿元摘得昌平区CP01-0901-0004、0006、0013、0014地块,随后开发了清樾府项目。
目前项目一期为0013地块,已于2024年7月取得预售许可证,推出房源共计416套。从销售数据来看,截至10月28日,该批次房源的网签量为204套,去化率约49%。
此次调规规划的是项目二期,即0006地块。根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昌平分局发布的公示显示,二期项目原规划总建筑面积116405.24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9180.12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7225.12平方米。为提升项目居住品质,打造人民满意的“好房子”,拟按照《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对0006地块进行重新设计调整,方案优化后项目总建筑面积112484.944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9494.574平方米(其中计容面积69180.124平方米),不计容面积314.450平方米(含邻里中心234.320平方米,架空层80.13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2990.37平方米。
也就是说,在此次调整后,该项目新增邻里中心及架空层314.45平方米。与此同时,该项目还增加了内嵌阳台,这也是目前北京新房市场新入市项目的普遍做法,能直接增加业主的套内使用面积,进一步提升居住实用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清樾府二期顺应“好房子”政策大势进行规划调整,属意料之中,而这些品质升级举措也有望为二期房源的后续销售注入动力。但与之相对的是,一期房源作为“好房子”政策出台前的产品,与二期优化后的产品存在差距,本身就已处于竞争下风,49%的去化率也印证了这一现状。
随着二期调整规划后的优势逐步凸显,势必会对一期房源的销售形成进一步冲击,清樾府如何平衡一、二期的销售节奏与市场竞争力,成为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楼盘掀起调规潮,户型、公共空间成优化重点
事实上,清樾府二期项目的规划调整并非个例,在当下的京城楼市中,这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今年以来,多个项目加入了规划调整的行列,犹如一场楼市“变革风暴”,席卷着北京各个区域,包括大兴御璟星城元启、亦庄北京润府二期、通州缦云ONE、通州朝棠揽阅东区、通州北投云帆汀澜、海淀嘉华天珺项目等在内的项目。
今年4月份,在已经开盘后,位于大兴区的御璟星城元启调整设计方案,新增了南北开敞阳台、挑空平台和设备平台,同时增配了邻里共享公共空间。
同年4月份,位于亦庄区的北京润府二期同样在设计方案上做了优化,其中包括南向增加开敞阳台,公区部分则是增设邻里共享空间、断点式风雨连廊、微型架空层。值得关注的是,北京润府一期、二期在一个同一地块、同一小区内,不同的产品类型,也引发了业主的不满。
位于通州的缦云ONE项目,在今年6月份也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其核心内容包括设置开敞阳台、架空层等。
8月份,招商朝棠揽阅东区在未取证的情况下果断调整规划,把户型调小。这一调整策略主要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小户型在当下的市场中更受刚需购房者的青睐,通过缩小户型面积,可以降低购房门槛,吸引更多的年轻购房者和刚需群体。
此后,已经取证7个月的北投云帆汀澜也进行了调整规划,内容涵盖东西向住宅调整为南北向住宅、增加建筑高度、增加地上不计容建筑面积等。
到了9月份,海淀区的保利建工嘉华天珺西区项目发布了调整规划后的总平面图。原有主力建面为99平方米、134平方米,户均建面111平方米;调整后户均建面降至100平方米左右。这就意味着,增加了市场更受欢迎的小户型占比。
政策导向+市场倒逼,调整规划“双刃剑”效应显现
北京楼市多项目调整规划,并非偶然之举,其背后是“好房子”政策引导与市场销售压力的双重驱动,而调整规划带来的影响也呈现出明显的两面性。
从政策层面来看,今年2月12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好房子”将率先在平原多点地区形成示范。其中,起居室挑空、按需设置封闭或开敞阳台、架空层共享空间等均是创新点。
这一政策的出台,直接推动北京新房市场进入“产品内卷”阶段。为贴合政策导向、满足购房者对品质居住的需求,不少楼盘纷纷通过增设内嵌式阳台提升空间使用率,同时优化层高设计、打造架空层,以增强产品竞争力。
从市场层面来看,“好房子”政策下的新品迭代,对存量楼盘形成了明显冲击。原有项目因产品设计不符合新趋势,面临去化压力剧增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部分项目选择通过调整规划再入市,既是对“好房子”政策趋势的顺应,更是为了突破销售瓶颈、扭转市场颓势的主动选择。
以嘉华天珺为例,保利发展与北京建工2024年7月以总价89.01亿元竞得项目地块,溢价率3.5%。今年1月份,嘉华天珺东区取得预售许可证,此后开盘保利发展官方披露销售房源322套,截至目前网签216套。4月份,西区424套住宅取证,截至目前没有网签数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西区在9月份调整规划,通过优化户型适配市场需求。
另一典型案例是大兴御璟星城元启。该项目于去年8月28日取得预售证,推出1052套住宅,销售指导价6.6万元/平方米。然而销售表现不尽如人意,至2025年4月调规前,项目仅网签61套,去化率约5.8%。而在8月初,调规后的项目以“中建壹品元启”之名重启网签,单月便实现179套网签;截至目前,项目累计网签量已达231套,调整规划对去化的积极拉动作用显而易见。
不过,调整规划带来的并非全是利好,其对同项目前期存量房源的冲击同样不容忽视。若前期项目仍有大量未售房源,调整后的新品因品质更优、设计更贴合趋势,会进一步分流客户,加剧前期房源的去化难度。
正如清樾府一期,目前去化率仅约49%,仍有200余套房源待售。随着二期规划调整后新品的入市,一期房源的销售压力将持续加大,将何去何从?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段文平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