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债务违约泥潭中挣扎的宝龙地产,其境外债务重组再次迎来新进展。


10月13日,宝龙地产公告称,已与持有约31%计划债务的债权人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一份包含现金、股权、债券在内的“一揽子”偿债方案被摆上台面。其中,质押或转让旗下优质资产——宝龙商业的股份,成为此次重组的核心筹码,但能否结束这场漫长的重组拉锯战,还有待观察。


宝龙商业股权成重组核心资产


宝龙地产于10月13日发布的境外债务重组进展公告显示,公司与持有计划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31%的特别小组成员订立重组支持协议。


继今年2月重组计划失效,宝龙地产持续与财务顾问及计划债务债权人进行对话,以制定整体解决方案处理计划债务的流动性问题。


根据最新协议,重组将依据香港《公司条例》下的“协议安排”机制推进,需获得75%以上债权人投票通过及法院批准后方可实施。


在重组方案中,宝龙地产为债权人提供了多项选择,包括现金偿付、旗下宝龙商业的股权、可转换为宝龙地产股票的强制可转换债券,以及新发行的中长期票据等。债权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一个或多个选项。


对于最受关注的现金选项,债权人可获得相当于其选择申索额12%的现金偿付。该部分资金来源于质押或出售宝龙商业股份筹集的4000万美元。若出现超额申报,将按比例分配。公告同时指出,宝龙地产可酌情并经多数特别小组成员同意后,上调现金偿付金额。


宝龙地产还提供了宝龙商业的股权选项。债权人可按每股15港元的转股价,获得宝龙商业股份,该部分股份不超过宝龙商业已发行股份的32.4%。截至10月13日收盘,宝龙商业股价为每股2.6港元。


此外,为了获得更多债权人的支持,宝龙地产还设置了现金同意费用机制,对在2025年11月28日截止日前有效加入协议并投票赞成重组计划的债权人,给予其持有符合条件债务本金总额0.15%的现金奖励。


宝龙地产同时承诺,将尽商业上的合理努力推进重组落实,预计重组计划将于2026年9月30日前完成监管批准与法院认可等先决条件后正式生效。


公开资料显示,宝龙地产成立于1990年,专注于综合性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于2009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其旗下宝龙商业于2019年分拆上市,成为内地首家轻资产商业运营服务商。


作为此次重组方案中的重要资产支撑,宝龙商业目前由宝龙地产通过全资附属公司持有约63%股权。宝龙商业方面同步发布公告表示,控股股东拟出售部分股份以支持债务重组,并强调该重组不会对公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从宝龙商业财务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宝龙商业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42.85亿元,无任何计息借款,财务状况较为稳定,流动资金充裕,也因此成为宝龙地产重组核心资产。


重组历程曲折,清盘风险未除


事实上,宝龙地产的债务重组之路颇为曲折。公司早在2022年就因未能偿付一笔2129.4万美元票据本息而出现境外债务违约,公司通过债券展期等方式缓解短期压力。2023年底,在一笔1591.62万美元利息违约后,宝龙地产开始寻求现有所有债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4年底,重组方案在经历近一年谈判后曾接近落地,却于2025年2月因未满足最终条件而失效。宝龙地产向法院申请将截止日期延长,但遭驳回。因此,目前是宝龙地产二次启动重组。


除了债务压力外,宝龙地产经营层面亦面临挑战。据半年报显示,宝龙地产上半年总收入约132.51亿元,同比下降15.3%,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6.52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宝龙地产总借贷约561.11亿元,其中275.98亿元计入流动负债;总现金约73.27亿元。另有账面总值约228.43亿元的债务已违约或交叉违约,净负债比率为104.1%。核数师因其债务违约、附属公司被申请清盘等事项,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未发表结论。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3月,宝龙地产全资附属公司宝龙维京被提出清盘申请。该聆讯已多次延期,最新安排拟于2025年11月17日举行。


在宝龙地产看来,此次延期旨在为其争取更多时间以制定境外债务整体重组方案。


据悉,宝龙维京作为持有宝龙商业63%股份的直接控股公司,若最终被清盘,可能对宝龙商业的股权结构及运营稳定性带来影响。


宝龙地产曾在多份公告中提到,为积极应对流动性压力,集团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流动性管理措施,并探讨所有可行方案以化解债务风险。


对于宝龙地产而言,与31%债权人的签约是重整道路上的第一步,前方仍横亘着剩余债权人的投票支持、法院对协议安排的认可,以及那场悬而未决的清盘聆讯等多重关卡。这份以核心资产为担保的重组方案,最终能否成功集结超过75%的债权人力量,将直接决定宝龙地产是否迎来新生。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袁秀丽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