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美妆集团科蒂的战略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10月13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科蒂集团在官网发布公告,已启动对大众彩妆业务的全面战略评估,将探索“包括合作、剥离、分拆以及其他潜在战略举措在内的各种选择”,旨在实现长期价值最大化并优化资产配置。
大众彩妆业务价值12亿美元,涵盖蜜丝佛陀等品牌
据“科蒂中国”微信服务号消息,科蒂集团于1904年在巴黎成立,旗下拥有一系列标志性品牌,涵盖香水、彩妆、护肤和身体护理等品类,在全球超12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目前,科蒂集团主要拥有高端美妆部门和大众美妆部门。其中,高端美妆部门旗下运营Chloé(蔻依)、Hugo Boss(雨果博斯)、Marc Jacobs(莫杰)等品牌,大众美妆部门则涵盖Max Factor(蜜丝佛陀)、Rimmel(芮谜)、Sally Hansen等品牌。
公告披露,此次战略评估聚焦科蒂集团价值12亿美元的大众彩妆业务,包括CoverGirl、芮谜、Sally Hansen、蜜丝佛陀等品牌,以及年收入近4亿美元的巴西业务。科蒂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处理方案,审视包括合作、剥离、分拆及其他潜在战略举措在内的各种选择。
上述品牌都曾被科蒂集团寄予厚望。以消费者熟知的蜜丝佛陀为例,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该品牌于1909年由化妆师Max Factor推出,1991年成为宝洁美尚旗下品牌,2005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但不久后便因经营问题“黯淡”离场。经过短暂调整,2008年,蜜丝佛陀通过中国总代理颖通再次进入中国市场,到2014年,该品牌零售额突破10亿元。
2015年,科蒂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宝洁旗下40余个品牌,其中便包括蜜丝佛陀等大众彩妆品牌。2017年,科蒂集团收回蜜思佛陀在中国的代理权,划归集团直营。转为自运营后,科蒂方面曾表示,将加速蜜丝佛陀的渠道下沉和网点扩张,并着力展开在电商渠道的合作与推广。不过,据市场调研机构Euromonitor数据显示,到2019年,蜜丝佛陀已从中国彩妆市场Top10名单中消失。
值得关注的是,与战略评估一起启动的还有科蒂集团的组织变革,其将推动高端美妆与大众美容香水业务的整合与协调,目前这两项业务占集团销售额的69%。
在新的组织架构下,科蒂方面表示,将充分利用其在研发、消费者洞察、制造和分销方面的优势,强化营收和利润增长。“通过更紧密地整合所有的香水和香氛品牌,我们将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科蒂集团首席执行官Sue Nabi强调,目前香水品类已成为集团营收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在5美元至500美元的价格带上,科蒂都拥有赢得市场的实力。”
上财年净亏损3.81亿美元,大众美妆部门营收连降
科蒂集团急于“瘦身”的背后,是承压的业绩表现。
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30日的2025财年内,科蒂集团实现净营收58.93亿美元,同比下滑3.68%;净利润-3.81亿美元,同比由盈转亏,上年同期为7620万美元。在Sue Nabi看来,报告期内,集团业绩受到美国市场疲软、零售商去库存、大众彩妆业务承压等多重因素影响。
其中,受大众彩妆以及身体护理品类销售遇阻的影响,大众美妆部门在2025财年录得净营收20.73亿美元,同比下滑8%。
事实上,科蒂集团大众彩妆业务的疲软并非短期问题,并持续“拖累”大众美妆部门的营收。
例如,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科蒂在评价大众彩妆业务时表示,受渠道结构大幅调整的强烈影响,美国大众彩妆市场的疲软表现加剧。到了第二季度,该集团称“由于大众彩妆品类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而科蒂这一品类业务占比较大,致使大众美妆部门终端销售量低于市场整体水平。”此外,科蒂还于2025财年第三季度计提了2.128亿美元的非现金资产减值,折射出大众彩妆业务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遇到的困境。
反映在业绩上,科蒂大众美妆部门连续四个季度净营收下滑。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该部门净营收分别约5.57亿美元、5.54亿美元及4.7亿美元,分别同比减少3%、8%和9.4%。到了第四季度,大众美妆部门净营收约4.92亿美元,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12%。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此次组织变革后,科蒂的高端美妆部门仍将继续发展化妆品和护肤品业务,新的架构则将为大众美妆部门“注入活力”。
具体来看,Sue Nabi表示,集团已邀请科蒂董事会成员、前首席转型官Gordon von Bretten担任大众美妆部门总裁,其将负责挖掘科蒂在大众化妆品、大众护肤和个人护理领域的潜力,同时领导战略审查,并加入集团执行委员会。作为调整的一部分,该部门首席品牌官、首席商务官均将卸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