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籽西瓜是许多家庭消暑的首选,但网络上不时出现“无籽西瓜含激素”等说法,引发部分消费者疑虑。此外,在食品领域,“冷冻蔬菜没有营养”“鸡蛋储存前应该清洗”等传言也屡见不鲜。这些说法究竟是真是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科学、权威的解读。
1、无籽西瓜含激素?谣言!
谣言:无籽西瓜因为有激素干预,吃多了有害健康。
真相: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8月“科学”流言榜对此辟谣,称无籽西瓜的营养成分与普通西瓜无显著差异,正规渠道种植和销售的产品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无籽西瓜通常指三倍体无籽西瓜,是由四倍体西瓜(母本)和二倍体西瓜(父本)杂交育成的。其中,四倍体西瓜是通过秋水仙素(常用于治疗痛风,并非激素)处理普通二倍体西瓜使其染色体加倍形成的。这样的三倍体西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无法正常配对,难以形成完整的种子,因此果实中通常无籽。从育种过程可以看出,无籽西瓜的实现属于多倍体育种技术,并非传言中所说的“打激素”。
此外,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让无籽西瓜顺利坐果,有时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氯吡脲)来辅助果实发育。但这些调节剂不同于动物激素,使用量和范围也受到严格监管,它们不会改变无籽西瓜的本质特性,更不会带来“激素残留”的健康风险。
2、冷冻蔬菜没营养?错!
谣言:网络有说法认为冷冻蔬菜没营养。
真相: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科普中国”平台对此辟谣称,一般的冷冻蔬菜采用快速低温冷冻的方式对蔬菜进行处理,而速冻的温度低,不仅有效抑制了细菌活动,也使蔬菜细胞内的代谢过程近乎停滞,反而能较好地保留其营养成分。以维生素C和矿物质为例,相比室温储存的新鲜蔬菜,冷冻蔬菜因速冻过程抑制了氧化和细菌作用,减少了酶降解反应,反而保存率更高。
3、鸡蛋储存前要清洗?不必
谣言:鸡蛋的蛋壳上沾有粪便,买回后需要清洗鸡蛋。
真相:8月“科学”流言榜对此辟谣称,通常情况下,买回家的鸡蛋是无须清洗的,如果鸡蛋表面有明显的粪便污染,可以用保鲜袋分装后冷藏,也可以挑出来清洗后短期内食用。母鸡生蛋与排泄共用泄殖腔,导致蛋壳易沾染粪便等污染物,因此易携带致病细菌。而蛋壳表面的胶质层(壳外膜)如同天然保护膜,能阻隔细菌通过蛋壳气孔侵入蛋内。因此,鸡蛋不清洗,更有助于鸡蛋长时间保存。不过,市售洁净鸡蛋多经专业清洗,严格控制水温,洗后迅速干燥并喷涂矿物油以替代保护膜,家庭清洗难以达到该标准,故不建议自行清洗,以免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4、木耳等干货没有保质期?仍需及时保存
谣言:干货不含水分,没有保质期。
真相:8月“科学”流言榜对此辟谣称,干货中其实也有水分,例如坚果类干货中的水分一般在10%以下,木耳、银耳、紫菜等,含水量在10%~20%,腊肠、香肠等水分在30%左右,在一定的温度与合适的条件下存在变质可能。不仅如此,干货中可能还藏有细菌、虫卵等,长期保存还可能霉变或生虫。所以,即便是干货,也需要及时食用,避免长期储存。
关于“保质期”,公众可能有以下误区: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保质期指的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因此,只有预包装食品才有保质期,非包装食品则没有这一标识。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在购买散装非包装食品时,忽略食品的保存期限,甚至认为某些品类可以长期储存。其次,保质期仅适用于未拆封的食品,一旦食品被拆封,就不是“指明的贮存条件下的预包装食品”了,保质期也就不起作用了。
5、辐照过的食品有核辐射不能吃?放心食用
谣言:辐照食品近年来较为流行,网络说法认为,辐照过的食品有核辐射不能吃。
真相:“科普中国”文章称,核辐射也叫电离辐射,人体接收的电离辐射需达到一定剂量(即数值)后才会受到伤害。而受到的剂量,是和暴露在电离辐射区域的时间成正比的,时间越长,受到的电离辐射也就越多。
而辐照食品是一种利用辐射技术处理食品的加工方法,常用于杀菌、灭虫或延长食品保质期。常用的辐照源包括伽马射线、电子束和X射线。这些辐射能够破坏微生物(如细菌和虫卵)的DNA,使其无法繁殖,从而实现杀菌保鲜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辐照加工过程受到严格剂量控制,被处理食品中既不会残留放射性,也不会产生新的放射性物质。因此,辐照食品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放心食用。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