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国内股市再次沸腾,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时刻。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市场行情呈现出放量上攻,强势突破的态势。北证50指数大涨6.79%,创历史新高。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盘中也创下了2766.76点的新高。


当日沪指突破2021年新高后创出十年来新高。A股总市值,历史上首次突破一百万亿元大关。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北证50和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均创历史新高,首先主要受益于政策预期满满,近一年来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政策利好频出,临近北交所官宣设立4周年之际改革预期较浓。


其次是资本市场整体红火的氛围,当日京沪深三市股票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上证指数创下十年新高,创业板和科创板都创反弹新高。其三是市场信心满满,人心思涨,投资者对未来的北交所牛市充满憧憬。其四是交易热情火热,投资者积极看多并做多北交所二级市场。


“北交所正在酝酿第三波大牛行情。”周运南表示。


北交所今年市场行情仍可乐观预期


今年4月以来,A股市场的这轮回升行情持续性强、稳定程度高,已经走出“慢牛”格局。本轮“慢牛”正是宏观政策、资本市场政策、资金结构和科技产业的四重创新趋势的叠加,本轮“慢牛”实质上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孕育的“创新牛”。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指出,本轮行情有产业趋势背景,AI和科技产业迅速迭代发展,2025年初的DeepSeek、算力、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科技叙事,以及并购重组等政策支持,北交所聚集的科技中小型企业更容易通过技术迭代以及产业链外延拓展获得成长性以及估值溢价。从影响风格变化的估值方面来看,微小盘股与大盘股的估值比值水平并未达到历史极值。从流动性指标换手率来看,微小盘股与大盘股的换手率比值水平处于高位附近。


从北交所方面来看,近三轮北交所行情带动的成交量以及换手率改善以及“924”行情驱动北交所估值整体提升,2025年北证50指数与中证2000指数在平均总市值、成交量、换手率、行业分布等数据逐步接近,北证50走势逐步向中证2000靠近。


华源证券北交所团队认为,展望后市,北交所市场已经区间震荡盘整3个多月,“高质量”扩容+存量代码切换+专精特新指数基金发行等等都在持续推进中。后续市场或将会回归业绩主线,关注一些业绩持续高增长的优质公司。


此外,全市场基金布局北交所市场的越来越多,专精特新指数基金后续也有望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全年来看,市场行情还是乐观的。


重点关注半年报业绩验证与政策持续性


从市场表现来看,当前北交所行情正在回归业绩主线。高成长、高稀缺、高股息成为北交所投资的核心逻辑。


从业绩主线来看,截至8月16日,26家北交所公司披露2025年中报,23家公司收入同比增速为正,其中6家公司增速超30%;19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其中11家公司增速超30%,26家公司收入增速的中值为17%、归母净利润增速的中值为27%,整体情况良好。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指出,当前市场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已从单纯的基本面修复转向澎湃的资金流动性驱动。充裕的资金在场内不断寻找相对价值洼地与短期催化剂,导致热点快速轮动与结构性行情此起彼伏。


近期杠杆资金加速进场,融资余额连续刷新年内高点,上周融资余额已突破两万亿,与2015年流动性好转驱动的牛市时期的融资余额峰值较为接近。


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平台,北交所股票普遍具有市值小、估值相对较高、流动性偏弱的特点。在沪深主板强劲上涨时,北交所往往扮演着“情绪放大器”的角色。


市场热度飙升之际,相当一部分被热炒的公司,其基本面与当前高企的估值已出现明显背离。缺乏坚实业绩支撑、仅凭概念炒作的个股,一旦市场情绪退潮或流动性收紧,调整风险巨大。


市场人士指出,需警惕交易过热后的回调风险,重点关注半年报业绩验证与政策持续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