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再次涨至5%以上,升至5月23日以来的最高水平,标志着长端美债利率重新回到今年高位区间。当日美国国债遭到全线抛售,从3个月期美国国债到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集体走高。


除了美国国债,当日美国市政债券市场也遭到严重冲击。10年期市政债券基准收益率也出现大幅上涨,投资者对美国债市的悲观情绪出现蔓延态势。


6月美国CPI 上行,美元和美债收益率携手上涨


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公布的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引发了美债市场的抛售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美国CPI同比涨幅从上月的2.4%升至2.7%,为五个月来最大涨幅;核心CPI同比涨幅从上月的2.8%升至2.9%。


6月美国CPI数据回升,反映出关税对物价的影响开始显现,打压了市场对近期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导致当日美元指数跳涨并创一个月最大单日涨幅,美元指数连涨七日后已经升至近四周的高位。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特朗普政府近期关税政策的变化,加之6月美国通胀数据反弹,再次推升了市场对通胀的预期,美联储降息预期进一步降温,削弱了美国长债吸引力。


白雪称,最新发布的美国6月CPI数据显示关税成本已通过进口商品(如家具、玩具、服装)向终端消费传导,这迫使市场重新评估美国通胀黏性,通胀预期进一步走高。当前无论是通胀数据,还是超预期的6月非农就业数据,均强化了美联储在短期内维持高利率的政策立场。


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显示,多数官员认为关税可能对通胀产生持久影响,从而推迟降息时点。利率期货显示,市场对9月降息的概率已从6月的45%降至28%,对2025年降息次数的预期已从年初的3次下调至1-2次。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团队指出,鉴于当前美国消费需求呈现放缓迹象,企业难以将成本一次性转嫁给消费者,大概率涨价也是渐进式的,未来几个月内或将看到美国通胀压力的逐步显性化,下半年美国CPI同比增速的高点或突破3%。


短期美债的驱动因素再度转向关税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等


近期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曾多次突破5%心理关口。市场人士指出,短期美债市场的驱动因素再度转向关税、宏观经济、供求关系与货币政策等。


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将于8月1日开始关税征收。美国对全球开启对等关税后,供应链依赖进口的商品价格大概率普涨。


另外,供需失衡也是近期美国长期债券收益率的重要推手。7月初特朗普推动的减税与支出法案获得通过。美国政府债务上限或继续向上突破,随着净赤字增加,将在未来十年内继续提升美国债务水平。2024年以来,美国财政部中长期国债净发行量有所提升。市场担心大规模财政扩张法案,或再次造成以美债市场为起点的冲击。


白雪表示,美债的供给激增与需求结构性萎缩也是导致投资者看空美债的重要因素。美国财政部二季度净发行美债1.2万亿美元,创非危机时期纪录,而债务上限问题导致三季度借款预估上调至5540亿美元,供给压力显著。


同时,近期美国“大而美”法案在国会通过,导致市场对美国债务可持续性担忧升级,加之全球央行储备的策略性调整,美债需求端面临着海外机构持续减持以及国内机构抛售的冲击。


从美联储官员表态来看,关税对通胀的影响更可能是一次性的,但影响时间或更持久,6月份美国通胀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根据6月份美联储会议纪要,多名官员认为今年晚些时候降息是合适的,理由是劳动力市场走弱,而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是更加温和且暂时的。但相当一部分美联储官员认为,即使在未来几个月,在关税造成更大影响之前,通胀率回落至2%的美联储目标的趋势也不充分,因此没有理由降息,预计短期美联储仍偏向观望。


长期看,美债的根本信用逻辑仍取决于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经济实力、美元地位以及全球投资者对其长期偿债能力和意愿的信心。从市场上观察。美国政府债务不可持续的路径依赖使得美债利率的期限溢价易上难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