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目录

>>>政策速递

1. 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2. 市监总局:征集“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项目提案

3.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出台

5.《上海市2024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发布

6. 中国华电:全国规模最大的绿氢交通运输系统投入运营

7. 比亚迪将推出第五代DM系统,满油满电可跑近2000公里

8. 联合利华:到2030年范围三的碳排放量减少39%

9. 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公司:计划强制要求上市企业披露环保相关内容

10.美国证监会发布气候信息披露新规,放宽温室气体排放强制披露要求

 

>>>专题碳讨

从“漂绿”到“绿色沉默”,碳排放核算制度如何助力行业走出两难困境?

 

正文

一、政策速递

 

A、权威声音

 

1.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同时,方案提出要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制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完善碳标签等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引领、绿色认证、高端认证等作用。


零碳解读: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同时,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又可以增加先进产能、促进节能降碳。此次,方案还特别提出要实施标准提升行动,通过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提升重点设备和消费品的节能指标和市场准入门槛,从而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

 

2.市监总局:征集“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项目提案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征集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项目提案。重点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汽车:整车制造、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等关键产品碳足迹量化及产品种类规则标准研制;锂电池:产品碳足迹量化及产品种类规则标准研制;光伏产品:光伏组件、电气部件等关键产品碳足迹量化及产品种类规则标准研制。


零碳解读:当前,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力量。此次征集“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有助于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和引领“新三样”发展,尤其是在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对稳定“新三样”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3.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围绕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总目标,打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并在电力保供、转型发展、全程管理、改革创新方面提出4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30年,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零碳解读: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电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配电网在保障电力供应、承载新能源电力、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市场主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意见首次以文件形式对配电网提出要求,表明了在经济社会用电需求日益增长、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配电网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B、地方实践

 

4.《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出台


3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碳排放管控的目标和配额管理制度,通过设定碳排放总量上限,确保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办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零碳解读:碳市场制度为推动各行业碳减排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市场化手段。此次北京出台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碳排放权的交易流程、交易平台、交易方式等,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进一步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

 

5.《上海市2024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发布


3月12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市2024年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点》,安排持续深化上海试点碳市场机制建设、推进上海碳普惠体系建设等4项重点任务,跟踪推进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等7项常规工作,有序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零碳解读: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完善的市场制度建设和市场机制来支撑。此次《工作要点》中特别提出要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碳回购业务并实现上线交易,开发上海碳价格指数金融产品等;构建碳普惠方法学储备库,发布绿色出行、居民低碳用电、分布式光伏发电等7个方法学,并开发相应的减排场景或项目。可以预见,上海碳市场活跃度将会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上海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C、企业行动

 

6.中国华电:全国规模最大的绿氢交通运输系统投入运营


近日,据中国华电公众号消息,全国规模最大的绿氢交通运输系统——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投入运营,填补了绿氢领域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空白。据悉,该项目是全国首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示范项目,也是内蒙古首批7个风光制氢示范项目之一。项目年发电量5.52亿千瓦时,年制绿氢量7800吨。


零碳解读: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和新能源电力成本的下降,利用可再生能源制绿氢项目具备较大的商业价值。此次,中国华电项目不仅采用“风光氢储”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与绿氢的耦合,还打通了氢能项目“制-储-运-用”全产业链,有利于推动绿氢的规模化应用。

 

7.比亚迪将推出第五代DM系统,满油满电可跑2000公里


近日,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比亚迪将推出第五代DM系统(双模混合动力系统),百公里油耗2.9L,满油满电可以跑近2000公里。比亚迪将调动技术与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优势,吃下更多的油车市场份额,用三年的时间一举将新能源渗透率拉到全新的高度。


零碳解读:电动汽车电池里程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行业痛点。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一股降价潮,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满油满电续航近2000公里可以极大缓解新能源车主的出行焦虑,并满足新能源汽车跨区域出行需要、增强其在乡村等下沉市场的吸引力。

 

8.联合利华:到2030年范围三的碳排放量减少39%


近日,全球消费品牌公司联合利华宣布发布其新的气候转型行动计划,概述了该公司成为低排放企业和实现气候目标的战略,并引入了新的价值链排放目标,到2030年,范围三的总目标排放量绝对减少39%。


零碳解读:随着气候变化议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日益重要,全球大型公司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行业碳减排方面承担着更多责任。2020年,联合利华曾投资10亿欧元,推动公司到2030年彻底淘汰清洁及洗涤产品中源自化石燃料的化学成分,减少产品碳足迹。此次其引入了新的排放目标,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其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

 

D、国际看点

 

9. 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公司:计划强制要求上市企业披露环保相关内容


近日,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公司发布声明称,根据可持续发展报告咨询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公司计划要求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必须披露与环保相关的六项主要内容,而不是在目前“遵守或解释”的基础上。


零碳解读:随着资本市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加强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成为各国交易所的重要任务。其中,披露环境信息则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此次,新加坡交易所监管公司将环保信息披露由之前的“遵守或解释”提高至“强制”层面,显示新交所对上市公司环保行为的高要求。

 

10. 美国证监会发布气候信息披露新规,放宽温室气体排放强制披露要求


近日,美国证监会通过新规,要求加强和规范上市公司气候相关内容披露。首次要求公司在年度报告和注册报表中提供有关其业务面临的气候风险、应对这些风险的计划、恶劣天气事件的财务影响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其运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信息。


零碳解读:相比之前发布的草案,此次新规主要不再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范围三排放,并且对范围一和二的要求进行了放宽。其中,大型公司要从2025 财年开始披露相关信息,但对定量信息的披露给了1 年过渡期,即从2026 财年开始要求披露,中型公司和小型公司顺延一年。

 

专题碳讨


从“漂绿”到“绿色沉默”,碳排放制度如何助力行业走出两难困境?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今天世界各地有关组织都会通过多种形式,探访消费市场中存在的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其实,在“双碳”领域,有些企业也会存在虚假的绿色营销等行为,影响消费者体验和正当权益。


企业通过“漂绿”行为掩盖了其商品真实碳排放和生产情况,利用了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需求,是对市场和消费者的一种欺骗。今年两会期间,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回答了新闻记者提出的有关“环评造假”的问题。他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在企业环境监测以及在碳排放检验检测过程中,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其中,碳排放数据作假就是一种常见和典型的“漂绿”行为,完善碳排放数据体系和制度对减少企业“漂绿”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围绕加快碳排放数据体系建设、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全国碳市场等议题提交了相关议案和提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图/IC photo

 

碳排放核算体系不健全是企业数据作假和“漂绿”的根本原因


碳排放统计核算是企业进行碳减排的重要基础。同时,产品碳排放核算有利于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对产品开展低碳评价,促进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引导消费者实施绿色采购,最大程度上保障企业产品碳排放数据真实性、避免“漂绿”行为。


“双碳”目标提出后,各行业各领域对碳排放核算数据的需求快速上升。而国内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之前碳排放核算体系数据更新偏慢、核算口径不一、基础排放因子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凸显,也为企业碳排放数据作假和“漂绿”行为创造了空间。


碳排放核算涉及方方面面,数据质量受客观和主观的多种因素影响。除了企业自身主观造假以外,多种客观条件也制约和限制着企业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如当前多数行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行业碳排放计算模型,而不同生产工艺、原材料性质等均会影响具体的核算方法;第三方检测机构专业性不足等。


2022年,生态环境部便对4家机构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案例公开通报。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希诺新能源有限公司、辽宁省东煤测试分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存在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煤样、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等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部提出将加快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统计核算体系,为“双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保障。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产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图/IC photo

 

从“漂绿”到“绿色沉默”,企业的气候转型面临哪些压力?


企业“漂绿”的背后有着现实商业利益的考量。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群众对绿色商品及气候友好型企业会产生额外的青睐,并可能对绿色产品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金融机构也会对此类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融资便利。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激励的作用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愿意采取更多减排作用,推动企业和产品更符合政策和市场环保的要求,降低企业和产品本身的碳排放量,以更好满足政策要求和市场趋势。


但随着市场的完善,各国主管机构和消费者对企业“漂绿”行为容忍度下降,“漂绿”调查和监管力度加大,企业面临较大的处罚压力和商业损失,企业逐步对环境和碳排放数据披露维持低调姿态,并放宽了对供应链企业披露碳排放数据的要求,企业从“漂绿”逐步走向“绿色沉默”。


据瑞士碳咨询机构South Pole调研报告,来自12个发达国家的1220家大公司中,有23%的企业保持“绿色沉默”。公司依旧推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但是向大众透露的意愿逐步降低。


2023年,苹果公司在新产品发布会上高调宣布全新 Apple Watch 系列表款中实现碳中和。苹果通过报告披露了该款手表从摇篮到坟墓的基准排放,减排措施包括替代使用回收或低碳材料、在生产过程和产品充电过程替代使用清洁电力、减少航空运输以及减排量。


但有环保组织便公开质疑,其产品宣称实现碳中和有“漂绿”的风险。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苹果公司以一个技术性的理由,停止推动供应商向社会公开披露工厂层级的温室气体数据。苹果公司没有对其供应链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充分披露的情况下,无法验证他们的产品是否真正实现产品生产环节的碳中和。

 

图/IC photo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核算标准,推动企业走出“漂绿”和“绿色沉默”双重困境  


构建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可以为企业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碳减排数据核算的良好环境和制度基础,也是提高企业碳排放管理能力、减少企业“漂绿”动机的根本措施。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要为企业、机构提供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建成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并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为企业碳排放数据核算和绿色认证提供制度支撑。


同时,为推动企业积极应对气候挑战、加快生产经营活动绿色转型,避免陷入“绿色沉默”的境况,应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和要求。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提出到2025年,要求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基本形成,并规定属于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等, 应当在年报等相关报告中依法依规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同时,上交所、深交所等机构和地方政府也逐渐把“ESG信息披露“纳入政策文件中,鼓励引导上市企业积极披露。


今年2月,沪深北交易所就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披指引征求意见,进一步强化碳排放相关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应当进一步披露气候适应性、转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排措施、碳排放相关机遇等事项。

 

图/IC photo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编辑 陶野    校对 赵琳

链接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为目标追求,打造集内容、数据、服务、调研报告、活动于一体的新型产品,旨在为双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与融媒支撑。零碳研究院会记录“双碳”发展、创新科普产品、打造高端智库、研发行业和地方绿色数据库、构建“双碳”咨询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公益活动、发布调研报告、评选优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创意,欢迎联系我们:ltyj@bjnews.com.cn

电话 13126803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