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延时谈判后落下帷幕。各国代表在经过紧张激烈的谈判后,终于就减缓、适应、资金等一系列议题达成一致,形成贝伦一揽子政治方案。


闭幕式后,COP30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


COP30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


大会达成关键政治文件,发出多边主义不可动摇信号


李高表示,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气候治理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本次大会成功达成了名为“全球穆提饶:全人类团结起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政治文件,成果得来十分不易,彰显了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政治意愿。


李高指出,“全球穆提饶:全人类团结起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文件是COP30最重要的成果,其内容覆盖减缓、适应、资金、国际合作等关键领域。“这一成果清晰地表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是世界大势、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他强调,在当前复杂困难的国际形势下,这份文件成功将《巴黎协定》的实施推进至下一个十年,为未来的全球气候治理指明了方向,发出了多边主义不可动摇、国际合作不能削弱的强烈政治信号。


中国全程参与近百议题谈判,展现专业能力与建设性角色


回顾历史与当下,李高特别阐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历史性作用和担当。中国代表团坚决执行中央批准的谈判方案,全程深入参与近百个议题的谈判。“我们的谈判团队展现了过硬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工作作风,赢得了谈判伙伴的高度赞誉。”


在具体谈判过程中,李高表示,中国代表团始终以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气候合作与《巴黎协定》全面实施为主轴,积极支持巴西主席国工作,与各方广泛沟通,展现了中国的影响力和建设性。


他详细列举了中方推动达成的重要成果:成功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巴黎协定》的制度框架,特别是国家自主贡献机制;在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当中,首次纳入反对单边措施的相关表述,这是中方全力推动下取得的关键进展;在我们中方的推动下,建立了“公正转型”工作机制;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在适应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李高特别提到,在谈判关键节点,中方积极提出“搭桥”方案和解决方案,有效化解分歧、凝聚共识,确保了多项重要协议的达成。


中国角成最受欢迎展馆,推动交流合作与理念共享


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李高介绍,他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巴西总统卢拉、大会主席及联合国气候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等政要,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代表、议员、智库专家进行了深入对话,积极宣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成效与目标,增进了相互理解,推动了双边合作。


“整个COP30期间,‘中国角’无疑是最热闹、最受欢迎的国家馆之一,”李高说,“它成为了宣传中国故事、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力争做得更好”从中国目标写入全球文件,成大会流行语


李高介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我国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中提到的“力争做得更好”这一表述,在大会期间成为流行语,并最终被写入核心政治文件,“这象征着中国的努力方向已转化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追求。”


展望未来,李高表示,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和期待。“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国际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全球转型的关键推动者和低碳技术的重要贡献者。”


下一步,中国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李高强调,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各方一道,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共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共建一个清洁美丽、永续发展的世界作出不懈努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陶野 贝伦报道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