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三五只就能搞倒一头牛”、在一些地区被明确禁养的金环虎头蜂,近期现身多个直播间和二手交易平台,被商家以野生活蜂泡酒的形式对外出售。个别商家还将活蜂泡酒的过程搬进直播间,宣称这种蜂酒经过3个月以上浸泡能充分溶解蜂毒和蜂蛋白,饮用后可以改善风湿、颈椎病、手脚麻木等症状,达到“先止痛再治根”的效果。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二手交易平台目前聚集着大量金环虎头蜂、蝎子、蜈蚣、蛇等自制泡酒的个人卖家,仅出售金环虎头蜂及其泡酒的IP地址,就涉及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浙江、重庆、云南等多个省份。这些卖家普遍宣称采用野生蝎子、野生虎头蜂活体泡酒,并认为高度酒可以杀灭昆虫或动物身上的病菌,出售的自制泡酒也多为散装“三无”产品。


中医药专业人士提醒,活体昆虫或动物泡酒,跟中医里入药的相关药材或保健酒、药酒不能等同。药酒即中药传统剂型中的酒剂,生产酒剂所用的饮片,一般应适当粉碎并经炮制,而不是活体使用。活体动物尸体在酒里存在腐败风险,可能会释放组胺及多种有毒物质和细菌,工艺不当还可能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导致生命安全风险。商家对外出售此类自酿酒,也大概率存在违法违规问题。


活毒蜂泡酒现身直播间


“金环虎头蜂,我们这里叫‘地雷蜂’,有的地方叫‘黑尾’,比马蜂、小蜜蜂的毒性强几十倍,三五只就能搞倒一头牛,成人体质再好被它蜇几下也要‘躺板板’,不去找‘白大褂’是受不了的。这个季节虎头蜂个头比较大,也比较肥,这儿全是公(工)蜂、老蜂,过了这几天就抓不到了,最后几单卖完就没有了。”


11月10日晚,在一个名为“磐墨迹”的直播间,主播对其所售的金环虎头蜂进行着上述讲解。画面中,一名男子身着绿色防护服,用镊子将手中活蜂一只接一只地塞进塑料瓶里。瓶中装有白酒和数十只蜜蜂,挤作一团。多数蜜蜂经过白酒浸泡后没了动静,但偶尔会有几只“越狱”成功,在直播间四处飞舞,不时落在该男子身上。


某直播间金环虎头蜂泡酒销售场景。 直播间截图



直播过程中,有不少顾客对这一画面感到好奇,询问商家这些蜂是什么品种、有什么用途。主播对此答复称,“这个是可以泡酒喝的,它不在‘五毒’之中,但比‘老六’(蛇)还毒,蜇到人不得了。但是用它泡白酒,经过3个月的浸泡,能充分溶解蜂毒和蜂蛋白,转换成对我们人体有用的东西。”


该主播接着说,其直播间主要销售这种金环虎头蜂,顾客买回去需将蜂放入白酒中浸泡,泡好的蜂酒可以饮用,也可以外涂。“像小姐姐、阿姨体质不好的,拿来喝可以增强体质。经常感冒、偏头痛的,拿去喝能改善你的身体。像关关节节疼痛的,肩周炎、颈椎病的、风风湿湿的,去喝也能改善。它是先治你的痛,后治你的根儿。”


“我头疼买回来试试”,针对直播间一位顾客的留言,该主播再次强调,“可以的,没问题的,是可以先止痛后治根儿的。这个你拿来经常喝,能增强男人女人的体质。不管是哪里关关节节疼痛的,特别是风风湿湿、腰肌劳损、肩周炎、膝盖痛的,手脚麻麻木木、冰冰凉凉的,经常晚上睡不着觉的,你坚持拿来喝拿来用,是相当好的宝贝”,“特别是叔叔阿姨年轻时干了重活累活的、老毛病的这种,坚持喝个十多天就不痛了,新伤涂抹个几天就不痛了。泡上一年,渗透率就更猛了,效果更好,懂了吧?”


对于如何制作蜂酒,主播也有详细介绍,“你不喝酒,泡个三五年、十来年,随时可以拿出来涂抹,你就拍50只,加5斤白酒。喜欢喝酒的,你就直接拍100只,泡个十斤白酒,随时想喝就拿出来喝。但是泡得太久,三五年、十来年的,就不要喝了,太浓了。主播家里有一瓶,是我刚从外省打工回家泡的,搞了一窝,可能有四五百只,泡了十年,拿出来黑黑的,这种不要喝,直接涂抹身体是相当好的。像我们小弟经常爬山容易擦伤、扭伤,搞一点,每天涂两三次,涂个两三天就不痛了。”


二手交易平台聚集多个省份卖家


在电商平台,出售活蜂泡酒的直播间不止一家。而在二手交易平台,出售此类商品的个人卖家更多,仅金环虎头蜂一类就聚集了福建、广东、江苏、浙江、广西、重庆、云南等多个省份的卖家。


“深山野生金环虎头蜂,纯野生现抓现泡,大个头虎头蜂首选。保证活泡,数量不多先到先得。量大可谈”。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一位来自福建漳州的叶老板对外出售金环虎头蜂,并在商品照片上打出“保证鲜活”四个大字。宝贝评价显示,已有福建、山东、湖北、安徽等地的买家从他这里购得金环虎头蜂,并给予“性价比高”“描述一致”“货真价实”等评价。


福建漳州一位卖家在二手交易平台出售金环虎头蜂。 二手交易平台截图



叶老板称,金环虎头蜂没有办法人工饲养,其所售都是上山抓的野生蜂,每年捕捉时间在中秋到冬至期间。“这段时间直播间卖虎头蜂很火,但最早就是从我们福建这边发起的,因为我们是沿海地区,相对来说风湿会多一些”。


根据叶老板所述,当地居民通常用50度以上的高度粮食酒浸泡虎头蜂,泡好的蜂酒口感偏酸,也可以加入枸杞提升口感。在当地一些餐馆,一两泡好的蜂酒可以卖到二三十元,蜂蛹也可以用来做菜。


对于蜂酒作用及饮用多久能见到效果,叶老板答复称,“金环虎头蜂,你在哪里都可以查到它的功效。拿它泡酒,正常的话比如说湿气太重或者有风湿关节痛,它都是有效果的……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基本上我这边的客户喝上半个月或者小一个月,会明显感觉到身体不一样,贵在坚持”。


“功效满满”的野生活蜂泡酒,也“造就”了金环虎头蜂不菲身价。上述直播间商品链接显示,50只金环虎头蜂售价为99.99元,折合单只售价在2元左右。叶老板给出的报价略低,如果一次购买2000只,正常价格是1500元,折合单只售价为0.75元,折后包邮价可降至1200元。除金环虎头蜂外,叶老板还对外销售泡好的蜂酒,分为一年、四年不同年份,其中浸泡一年多的蜂酒售价为5斤300元。


宣称治病涉嫌虚假宣传


自制金环虎头蜂泡酒是否真如上述商家所说的具有增强体质,治疗或缓解风湿、关节炎、颈椎病等功效?


公开资料显示,金环虎头蜂学名金环胡蜂,生性凶猛,常群集蜇人,如不及时抢救可致命。金环胡蜂主要危害葡萄、苹果、桃、梨、山楂及柑橘等果树,所以需要及时采用防控措施。


据央视《财经调查》近日报道,一些商家以虎头蜂能治病为由,大肆兜售甚至大规模饲养这种毒蜂,养殖区域涉及四川、云南、湖南、广西多地,甚至有公司以6666元的价格教授虎头蜂养殖技术,并强调圈养不划算,想多赚钱就得在自然界放养。在部分地区,饲养虎头蜂除靠出售蜜蜂、蜂酒获利外,还可以销售蜂蛹赚钱。四川乐山犍为县一家胡蜂养殖场负责人直言,其一些客户将虎头蜂泡的酒卖给消费者,都是招揽生意的噱头,实际并没有什么疗效。


巧合的是,上述“磐墨迹”直播间主播介绍蜂酒“功效”时,就收到了平台提示,称其直播存在描述不当行为,并要求其承诺在接下来的直播中不再使用夸大、虚假的信息进行商品宣传。平台同时提示,只有具备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资质的产品才可以宣传功效。普通商品不具备资质,不可以承诺有特殊功效。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表示,这类蜂酒既非药品也非带“蓝帽子”标志的保健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普通食品的宣传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也不能做保健功效断言或保证。商家宣称其能改善关节痛、风湿等疾病并“去根”,属于虚假宣传。同时,销售自制“三无”产品也违反食品标签标注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可对该行为进行排查处罚。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敖玉涵博士分析称,活蜜蜂、活蜈蚣、活蝎子、蛇等泡酒,跟中医里入药的相关药材或保健酒、药酒并不是一回事。《中国药典》2025年版对酒剂的要求中明确提到,生产酒剂所用的饮片,一般应适当粉碎,而不是活体使用。在《本草经集注》中,已经明确提出蜈蚣、蜂子是不宜入汤酒者。中医所用蜜蜂为蜜蜂子,即中华蜜蜂的幼虫,在《名医别录》中说无毒,但在《日华子诸家本草》中说有毒。入药时也不是活体使用,而是需要炒炙或研末。


除活体泡酒不可取外,野生蜜蜂身上可能带有的病菌也需注意。据上述商家宣称,其在用活蜂泡酒时均未事先消毒,并认为高度白酒能够杀灭蜂身上的病菌。


敖玉涵提醒,蜜蜂可能携带多种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如蜂螨)。酒精对某些细菌、真菌或病毒确实能有效杀灭,但也有无效的种类,且酒精的最佳杀菌浓度为75度,50度白酒的酒精低于最佳杀菌区间,不足以杀灭细菌或病毒。


饮用自泡酒存在极高风险


除金环虎头蜂外,还有一些商家在网上出售自制的蛇酒、蜈蚣酒、蝎子酒。这些自制酒普遍包装简易,通常可见整只昆虫或动物泡在酒里,包装外部无生产信息,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个别商家会以农产品名义对外出售。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一位河北唐山卖家对外出售自制蝎子酒,2两装(约100mL)售价40元/瓶,4两装售价80元。商品图片显示,其装酒的容器为透明塑料瓶,瓶子底部有若干只蝎子。商品页面则写有,“蝎子酒,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本人正在喝,缓解痛经。蚊虫叮咬和出痱子,喷上很管事,亲测有效。保证各个野生活的泡里的,另外也有蝎子单卖。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蝎的干燥体。味辛、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效果。用于肝风内动,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


河北唐山一位卖家在二手交易平台销售自制蝎子酒。 二手交易平台截图



除蝎子酒外,该卖家还以每只2元的价格对外出售蝎子,并宣称纯野生蝎子,家里老人晚上自己抓的,可以发视频为证,“油炸食用,泡酒,药用价值极高。常年在山里吃蜘蛛、蚂蚁、蚰蜒、百足虫、蜈蚣等动物长大,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100元60只,可发干制或活体。活体邮费比较贵,可以商量,保证野生!”


据该卖家介绍,其所售蝎子酒可以喝也可以涂抹,“你要是长期搓药酒可以多备点,连喝带搓”。当问及蝎子酒是否有毒,会不会喝出问题,该卖家答复称,“蝎子有毒性吧,(买家)没反馈说有事,我自己也喝”。


新京报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多数瓶装蝎子酒属于保健食品,而二手平台上销售的自制蝎子酒多为“三无”产品。山东某销售带有“蓝帽子”标志全蝎酒的商家在产品页面提醒,其厂家生产全蝎酒已有50余年历史,蝎子要经过药材炮制工艺,炮制过程中蝎毒已被高温破坏。“建议不要饮用自己泡制的全蝎酒,一是药材配伍讲究君、臣、佐、使,配伍不当,剂量不当,会有副作用;二是自己泡制的酒无法采用超微孔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工艺,不能剔除比较杂的成分”。


敖玉涵提醒,活体动物尸体在酒里存在腐败风险,可能会释放组胺及多种有毒物质和细菌,导致人体中毒。民间自泡药酒可能会因为储存不当或者酿造工艺问题,导致甲醇等有害物质产生,有较大概率导致生命安全问题。


除活体蜜蜂不宜泡酒外,敖玉涵还补充道,中医使用蜈蚣入药时是需要经过炮制的,比如去头足,去竹片,使用时还需要折断或者捣碎。这样能降低燥烈的药性,还能去除头足部的尖锐芒刺。关于蛇类,《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有提到白花蛇药酒的制作方法,白花蛇需去掉头尾各三寸,去骨刺,净肉,然后添加其他药物,与烧酒白汤入罐封口,在锅内滚水煮三小时,放凉后去药使用,也不是活体蛇直接泡酒使用。


邓勇也表示,饮用自制泡酒存在极高的食品安全风险。一是毒素难灭活,金环虎头蜂、蜈蚣等的毒液含神经毒素、组胺等复杂成分,酒精无法100%破坏其活性,饮用后可能引发神经损伤、溶血等急性中毒;二是过敏风险致命,蜂毒、昆虫蛋白等是强致敏原,极易引发过敏性休克;三是易引发感染,这些野生动植物体内可能携带大量细菌、寄生虫卵,酒精难以彻底杀灭,会导致肠道感染、寄生虫病等;四是存在慢性中毒隐患,野外捕捉的动物可能富集农药、重金属,长期饮用这类泡酒会损害肝肾等脏器。


出售“三无”自泡酒存违规风险


近年来,饮用自制泡酒或自制“药酒”引发中毒的案例屡见不鲜。


据浙江法制报梳理,2023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有4人因服用自制药酒中毒,被送往医院急救还住进ICU(重症监护室)。2024年6月,广东广州市民叶先生在饮用朋友自泡的药酒后突发恶心呕吐、晕厥,伴有恶性心律失常,血压难以维持,甚至一度心脏骤停。2025年5月,江苏淮安涟水县一位60岁老人听信偏方,将曼陀罗花捣碎泡酒,两周后在家饮用了3两,结果出现瞳孔放大、心律失常、胸闷气短等症状,被送到重症监护室救治。


广西百色市市场监管局近期发布“自制泡酒的食品安全风险提示”称,看似养生的自泡酒,其实暗藏风险。中药材种类繁多,难以辨别,断肠草(大茶药)、乌头、附子等具有十分强烈的毒性,容易与其他中药材相混淆,应谨慎使用中药材泡制酒。避免在不了解药性的情况下,盲目按秘方、偏方泡制酒饮用。切勿饮用含有乌头碱类中药材(草乌、附子、附片、川乌、雪上一枝蒿、小黑牛等)、马钱子、虫类中药材(蝎子、蜈蚣、水蛭等)的药酒,此类药酒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甚至可导致死亡。


此外,因家庭自制泡酒缺乏专业的设备和工艺,自制泡酒中可能含有甲醇和杂醇油,饮用后易发生甲醇中毒,失明是最典型的症状。初期中毒症状包括心跳加速、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全身无力,严重者会神志不清、呼吸急促、肾衰竭,严重者导致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商家对外销售自制泡酒或“药酒”,同样存在违法违规风险。2024年1月,媒体报道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执法行动时,曾在一家土特产食品店发现泡有各种药材的泡制酒,而该店仅有营业执照,并没有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也没有销售散装酒的资质。2025年7月,有媒体报道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了一起商家无证生产配制酒并违法使用野生动物(含蛇类)泡制酒品销售的典型案件。


百色市市场监管局提醒,食品经营者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和进货记录,确保酒类产品来源合法、清晰,不得非法使用中药材泡制酒,不得销售无合法来源的泡制酒。餐饮服务单位未取得相应经营项目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不具备自制药酒、果酒相关的经营条件的,不得非法加工、销售自制药酒、果酒。严禁提供来源不明的散装白酒、自制泡酒。


邓勇也表示,对外出售此类自酿酒大概率违法违规。一方面,若原料涉及“三有动物”,未经批准捕捉、利用这些动物制作泡酒,会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非法狩猎罪等刑事罪名。如金环虎头蜂、部分蛇类存在“三有动物”属性争议,部分地区已明确其生态保护相关管控要求。另一方面,自酿酒、自泡酒无生产资质,不符合食品生产规范。根据食品安全法,擅自销售此类未经安全评估的食品,还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对于电商平台尤其是二手交易平台汇集此类自泡酒交易的现象,邓勇认为,依据电子商务法,平台对入驻商家及商品有审核与管理义务。对于不在食品原料目录的虎头蜂、无生产信息的虎头蜂自泡酒这类违规商品,平台需及时排查并下架,清理相关虚假宣传内容;若未及时处理,监管部门可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留存交易记录配合后续调查。虎头蜂、蝎子等自泡酒多为“三无”产品,且毒性可能引发人体过敏等危害。若消费者饮用后身体受损,或被相关商品伤害,可要求平台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若平台不知情,在被消费者投诉且未及时处理的情况下,也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卢茜

本文图片 直播间截图、二手交易平台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