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海外论坛在越南河内召开。本次论坛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与越南南医协会联合主办,以“合作、传承、创新、融合”为理念,会聚了来自海内外多个国家的行政管理者、行业领军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围绕络病理论指导心脑血管、内分泌、呼吸、抗衰老、肿瘤等领域疾病防治的学术进展和重大科研成果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公参邬国权指出,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传统医药是世界共享的宝贵财富。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创新转化的典范,在心血管疾病与慢病防治等领域的价值已获国际高度认可。中方一贯重视传统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合作,此次论坛不仅是络病学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中越合作的重要契机。中国驻越南使馆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支持两国科研机构、高校、医院与企业开展多元合作,共同推动传统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公参邬国权在开幕式上致辞。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徐春波表示,中医药的发展根基在于传承,生命力在于创新,络病理论正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在吴以岭院士等专家团队的努力下,络病理论在理论创新、成果转化、标准化与国际化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不仅构建了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中医络病学列入国家高水平学科建设名单,多项高质量循证研究成果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自然·医学》《欧洲心脏杂志》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她呼吁各方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共同推进中医药标准化与国际化进程。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徐春波在开幕式上致辞。
越南南医协会主席张越平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络病理论是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国际络病学大会作为该领域的高水平学术平台,持续引领络病学研究的前沿方向,推动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在现代科学的验证下,络病理论不断焕发新生,其系统性思维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防治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不仅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参考,也为包括越南在内的各国传统医学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越南南医协会主席张越平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越南传统医药大学副校长段光辉表示,络病理论体系日益完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尤其在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展现出传统医学在现代科学背景下的巨大潜力。该校致力于将络病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师生深入参与相关研究,为传统医学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越南传统医药大学副校长段光辉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上,由中、英、美、泰、加拿大等国33位专家共同参与起草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心肺气虚证诊断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首次提出慢阻肺稳定期“心肺气虚”病机观点,为“心肺同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心肺气虚证诊断指南》在开幕式上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在线上作学术报告。
在随后进行的学术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线上参会,并作题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与创新转化》的学术报告,重点分享了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成果以及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气络学说指导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防治,气络学说精神气理论指导抗衰老研究取得的最新科研突破。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越南河内108军医院主任黎有庆、越南白梅医院阮文让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会长贾振华教授等多国权威专家,也围绕通络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及抗衰老等领域的重大科研进展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文/张秀兰
图/企业供图
校对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