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新修订发布的标准,相当于以前及格分数线是60分,现在提升到90分才算合格。”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如是表示。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玩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是陪伴孩子度过童年的亲密伙伴,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学习规则、激发想象力的“第一本教科书”。近年来,我国玩具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质量长期处于较高安全水平。但同时,一些不符合标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隐患的劣质玩具的出现,也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11月19日,工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情况。本次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标准修订为第3次修订,在充分调研我国玩具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标ISO、欧盟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全面升级,提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约束力和适用性。
市场规模迈向千亿,安全标准全面升级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玩具产业链,2024年,我国国内市场玩具零售总额达978.5亿元。据有关机构测算,预计2025年全年,我国国内市场玩具零售总额将超1000亿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持续完善玩具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构建形成了以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标准为主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新标准在关键技术指标上有变化,一是在防范健康损害方面,增补了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短链氯化石蜡、硼元素等10类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大幅提升对玩具产品中化学类有害物质的覆盖类别,解决小朋友放入嘴里、污染手臂、伤害身体等问题。
二是在机械物理安全方面,增加了明火装置玩具、食品造型玩具等新产品的技术要求,优化了原标准中悠悠球、充气玩具、吸盘弹射物等细分品类产品的特定要求,强化标准技术要求对玩具产品物理安全的适用性。
三是在防火安全方面,新增了面具等头戴玩具的阻燃性能技术要求,完善了玩具化装服饰、玩具帐篷等供儿童进入的玩具、软体填充玩具等三类产品的阻燃性能测试方法,切实保障玩具产品的防火安全。
对于新一轮的标准修订工作考量,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正局长级)冯海沧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玩具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新产品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质量安全隐患,如新闻媒体曝光的“捏捏乐”甲醛含量过高问题。这需要及时补齐旧版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在适用新问题方面存在的短板,堵住产业发展中的新漏洞。
“我国既是玩具生产大国,又是玩具出口大国,而标准在促进外贸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ISO玩具国际标准已发布新版本,我国执行的GB 6675《玩具安全》需要及时对标更新,并保持与国际标准相对领先的水平,更好地服务我国玩具产品外贸工作。” 冯海沧表示。
AI玩具加速崛起,成为行业竞争新赛道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的应用为玩具产品注入新灵魂,显著提升玩具产品交互体验,能互动、能养成、有性格、有记忆的AI玩具深受年轻人喜爱,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新赛道。据统计,2024年我国AI玩具市场规模约246亿元,预计2025年全年将增至290亿元。
在促进AI技术赋能玩具产业发展方面,将会有哪些新举措?
何亚琼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同,共同推动AI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在政策保障上下功夫。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促进消费品供需适配性的实施方案,引导玩具企业应用AI技术创造更多新需求。AI玩具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供个性化陪伴并在互动中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
二是在促进产品创新上下功夫。鼓励玩具企业和AI技术企业强强联合,融合市场需求洞察和新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势,把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玩具中,打造更多AI玩具爆款,引领消费潮流,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AI科技、中国文化。
三是在规范产业发展上下功夫。针对消费者比较关注的AI玩具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研判,在指导玩具企业加强技术防护的同时,适时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切实保障AI玩具质量安全和数据隐私安全。
此外,近期有报道指出“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有害物质超标,会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何亚琼指出,第一时间会同有关部门做了调研和会商。研究发现,出问题的玩具多存在“三无”“未取得3C认证证书”“不符合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等情况。在本次GB 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过程中,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进行了优化完善。
如甲醛限量方面,规定36个月以下婴童的玩具产品重点材质甲醛限量值应小于等于30mg/kg;TVOC限量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玩具产品TVOC释放量限量值指标,限量值应小于等于0.5mg/m³,填补了国内外玩具标准在该方面的空白;增塑剂限量方面,将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限量种类由原来的6种增加到了10种,严防增塑剂对少年儿童的危害。
“今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监督抽查玩具等儿童用品1.8万批次,检查儿童用品生产销售企业7万余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企业近2000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苗雨晨表示,力争到2027年实现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治理、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