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给小鹏汽车确立了新定位。


“公司新的十年愿景是让小鹏汽车成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11月17日晚,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在小鹏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如是称。


为实现上述目标,具身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产业更深度地融合,被小鹏视为继AI+汽车、全球化后的“第三增长曲线”。


电话会上,何小鹏用三分之一的时间介绍了相关规划。在他看来,长期来看机器人的市场潜力比汽车更大,一旦某一代机器人像中国EV(电动汽车)产业跨过了电动化的拐点,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我期待在2030年小鹏机器人的年销量超过100万台。”


让何小鹏设定这一激进目标的核心因素,是他希望借助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来提升小鹏估值区间,在未来三年追求更高、更重的市值目标。


不过,小鹏汽车要闯的难关,比想象中更多。


对小鹏汽车而言,短期需确保明年7款新车成功放量,尤其是增程产品需在放缓的市场中找到差异化切入点,避免投入与回报失衡;中期需加速机器人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通过实际场景验证打磨产品;长期则需在多业务线间建立资源协同,提升研发效率。这些都将持续考验其战略定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三季度亏损有收窄


11月17日,小鹏汽车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为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环比增长11.5%;三季度净亏损3.8亿元,比二季度亏损的4.8亿元有所减少,与上年同期的18.1亿元净亏损相比也实现下降。在当晚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表示,将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相对于创新高的营收,小鹏这次财报最大的亮点之一,是毛利率也创下新高。今年三季度,小鹏的整体毛利率达到20.1%,同比提升了4.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8个百分点。不过,具体到汽车业务毛利率,出现环比下滑,为13.1%,而上季度是14.3%,反映出产品换代期的成本压力。


从销量结构来看,目前MONA M03在小鹏中的销量占比保持在40%左右。这种单一依赖背后的风险是,一旦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偏好改变,公司的盈利基础就会发生动摇。


与此同时,多线业务并行带来的研发投入压力持续显现。三季度小鹏研发开支达24.3亿元,同比增长48.7%,环比增长 10.1%。


对于第四季度预期,让小鹏汽车给出四季度交付12.5万辆-13.2万辆、营收215亿-230亿元的乐观指引,同比增幅分别达36.6%-44.3%和33.5%-42.8%。


人形机器人定下目标


业绩的持续改善让小鹏汽车更加笃定地投入物理AI研发。


不同于此前季度业绩电话会上小鹏反复对外强调“四季度实现公司盈亏平衡”目标不变,以及解释如何实现盈利,三季度电话会更像是一场小鹏汽车的规划会。投资机构分析师的提问和关注焦点也大多指向小鹏汽车明年“纯电+增程”双线产品矩阵的市场竞争力、人形机器人业务的商业化节奏,以及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落地进展。


人形机器人研发上,何小鹏称,IRON是截至目前小鹏汽车最难量产的一款产品。小鹏第六、七代机器人的BOM(物料清单)成本还很高,但真正要量产的第八代人形机器人成本最终会与汽车BOM成本接近。从长期来看机器人的市场潜力比汽车更大,一旦某一代机器人像中国EV产业跨过了电动化的拐点,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据他介绍,小鹏计划面向不同领域推出价格适中的人形机器人。2026年底,小鹏就将规模量产自研人形机器人,并将其布置在小鹏的各个门店和办公园区,承担导览、导购和前台导询的工作。“我期待在2030年小鹏机器人的年销量超过100万台。”何小鹏称。


这意味着,小鹏汽车需要尽快解决“技术可靠性、供应链成熟度、场景验证量”等问题。


对于机器人能带来多少收入增长,在此次电话会上,小鹏汽车并未给出具体预测。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及联席总裁顾宏地坦言,这项业务明年还不会带来太多收入,他目前也还无法给出精确的机器人成本估算。


押注增程明年发7款新车


“今晚之后,小鹏就不仅仅是一家纯电汽车公司了。”这是11月6日晚小鹏X9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现场,何小鹏开场时发出的感慨。


小鹏汽车目前在售车型包括3款轿车,MONA M03、P7、P7+,三款SUV,G6、G7、G9,以及一款MPV车型X9。这些车型都是采用纯电技术路线。


何小鹏称,公司内部经历过5次讨论是否要做增程车,前4次都被否了,中间的痛苦很难跟外界分享。“我们怎么去构想,怎么去推动,碰到了哪些困难。”何小鹏形容这就像拉抽屉,“拉出来,又推回去,第5次才成功。”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全球化拓展的需要,使小鹏汽车决定入局增程赛道,这也意味着“蔚小理”这三家头部新势力在技术路线上的选择出现了显著分化,只有蔚来还在走纯电路线。


何小鹏谈及明年产品规划时称,计划在2026年一季度继续推出3款超级电动增程产品,进一步提升小鹏增程市场份额,他指出,明年还将推出4款一车双能的全新车型,其中包括小鹏在重要细分市场投放的首款产品。“相信明年上市的7款具备超级增程配置的一车双能车型,将会大幅拓展我们车型的可达市场空间。”


对于小鹏而言,这场布局既是机遇也是豪赌。其所押注的增程赛道正出现下滑。


从整体市场来看,增程式电动车正经历着从巅峰滑落的阵痛。2021年至2024年间,增程车销量曾实现218%、130%、154%、70.9%的增长,但这一高速增长趋势在2025年戛然而止。


乘联分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增程车的批发销量为12.1万辆,同比下滑1.9%,零售销量更是同比下降7.7%。今年6月以来,增程式在总体新能源汽车批发结构中的占比已经连续5个月下跌,10月占比仅为7.5%。


同时,增程赛道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进一步加剧了小鹏的挑战。增程赛道已从蓝海变为红海,理想、问界等先行者已构建起稳固优势。


能否在技术差异化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能否在纯电挤压与竞品围剿中撕开市场缺口,将成为小鹏汽车增程战略成败的关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