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在巴西贝伦COP30中国角熙攘的会场内,许多参会人员在一面带有四个问题的互动板前停下了脚步。参会人员仔细阅读着每一条用英文写就的、略带稚气的提问——


其中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今年上海不同寻常的气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影响了许多植物的生长周期。请问这样比较极端的天气会越来越严重吗?”——提问者是来自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的阮同学。问题的后半句,孩子真诚地流露出一丝困惑:“又或者今年只是特例?”


针对这个问题,一条葡萄牙语写就的高赞回答是这样的,“或多或少可以这样理解:这并不是孤立事件,我们必须联手应对这种气候状况——不能坐视不理,它才会改变未来。”


在COP30这场关乎地球未来的全球会议上,这个来自东方的、纯真而锐利的“漂流瓶”,找到了它的第一个回响。



当COP30会场响起中国孩子的提问



阮同学的问题只是来自中国学生众多问题中的一个。


晨光把它们都带到这里。作为陪伴一代代中国学生成长的文具品牌,晨光收集了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学生们对气候变化的真诚发问,在COP30设立“中国青年助力可持续未来”互动提问区。这些闪烁着思考光芒的问题,成了各国与会者驻足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相比于其他环保议题,‘保护珍稀动物’看起来对于我们更加遥远。为什么要向个体强调这方面的保护?”一个回答是这样的:“我们必须在所有的理念中把动物纳入考虑,我们本身也是动物。但我们不应该把要保护的动物和我们用来吃的动物区分开来。畜牧业带来了气候危机中20%-40%的问题,但它们并非唯一的因素,而这些问题却没有被讨论。”


“我想向COP30大会上的与会代表诚恳发问:大会会员国将如何平衡能源转型所带来的利害关系?”一个真诚的回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要拯救人类,就必须实现向远离化石燃料的转型。这个转型必须公平、迅速并且有资金支持。”


这些充满想象力与责任感的问题,让见多识广的国际代表们频频驻足,面露惊喜与赞赏。他们认真回应,不仅是在回答问题,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山海的代际对话。晨光将这些问答一一记录,并将通过“环球旅行”的笔和纸,将这些来自世界前沿的回音,完整地带回中国,送到提问孩子们的手中。



对此,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协作工作委员会主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管理学院首席代表柳云虎评价道:“这些问题,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体现在国家的宏大叙事中,更已深入下一代的心灵。在COP这样的多边平台上,中国正从积极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动的议程设置者和文化交流的推动者。年轻一代的真诚发问,本身就是最动人的中国形象。中国孩子的声音,世界正在倾听。”


破圈!让可持续融入每一次消费互动


与这些深刻问题相映成趣的,是展台上另一批特殊的“沟通使者”——晨光的可持续产品。



其中,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携手推出的“珍稀动物”系列产品,因其紧扣“生物多样性”的大会议题,尤其引来与会者的驻足。该系列以来自中国和巴西的4种珍稀动物为设计灵感,笔身采用再生塑料制作,将来源于废弃液晶电视和显示器的材料,经过回收、分拣、清洗、过滤、造粒等工艺制作而成;笔记本则实现从原料获取、运输、生产、使用到废弃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经过国际公认认证检测机构SGS核查,是中国首个获得ISO 14068-1碳中和核查声明的纸类产品,真正做到从源头到终端的绿色闭环。



 一位参会者拿起一款印有中国“大熊猫” 的文具,又对比着另一款描绘着巴西“美洲豹” 的文具,感慨道:“这太奇妙了。COP30在巴西召开,而展台上的产品立刻让我看到了两国共同的守护。生态保护没有国界,我们守护的是同一个地球。”


将中国青少年的声音带上COP30,是晨光“一笔开启,绿色生活”可持续理念的一次高光绽放。而支撑起这场国际对话的,是晨光从一支笔、一张纸就开始的可持续理念,从与美团外卖青山计划合作推出的首款碳中和文具系列,到携手红树林基金会(MCF)推出的“濒危动物·湿地”系列,书写工具采用再生材料和PLA可降解材料制作,对环境更加友好。晨光让“可持续”从理念落地为产品,从产品融入场景,最终沉淀为消费者触手可及的日常选择。


今年8月,晨光文具在国内首个可持续生活方式商业综合体——上海淮海中路HAI550,与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共同举办了“合作愉快吧”可持续快闪活动,用契合当下年轻人的视角与内容,让消费者在一件件可持续小事的签约中,收获可持续最大化、快乐最大化的美好体验。更为实质的行动是,晨光在现场郑重承诺:将本次环保新品系列销售收入的1%,捐赠给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让消费者的环保选择,转化为对地球的切实保护。



晨光旗下独立品牌九木杂物社,在全国800多家门店里开设了“可持续绿色专区”,还上线了“绿色积分计划”,社员购物自带环保袋、购买晨光可持续产品即可兑换绿色积分,绿色积分可以兑换可持续产品和参与会员活动。除了将可持续融入日常购物场景,九木杂物社也善于在关键节点营造集体共鸣,例如在“地球一小时”期间发起特别活动,将宏大的倡议转化为温暖的互动。


这些行动共同勾勒出晨光引导公众践行可持续的清晰路径:它以可持续产品为原点,通过主题营销构建情感连接,并依托渠道网络与会员体系将绿色消费融入日常。


晨光ESG战略:从“制造笔”到“连接未来”


从上海课堂到COP30,晨光为何要不遗余力地为年轻一代架起这座对话的桥梁?


答案在于,孩子们充满远见的提问已然证明,他们绝非局外人,而是决定地球未来的“关键一代”。


晨光早已将可持续发展从一句口号,上升为引领企业前行的核心战略。作为中国文具行业首个发布ESG报告的上市企业,晨光制定了清晰的2022-2025年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四大支柱——可持续产品、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供应链、赋能员工和社区——共同构成了一套系统性的行动蓝图。


这并非一个短期的行动计划,而是一幅指引企业通向2030年的蓝图:到2030年,实现100%新品开发经过可持续评估,ESG评估覆盖80%供应商,并达成自身运营碳排放量下降42%的目标。而这一系列雄心,正通过近年来扎实的成果稳步推进。



在可持续产品层面,晨光已从学生文具拓展至低碳办公解决方案,在本次COP30上晨光的低碳办公eco+office系列也在同步展出。办公系列产品塑料部件均替换为再生塑料,并依据国际标准框架,进行全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计算,让每款产品的减碳数据都做到清晰可见,透明可追溯,助力企业量化碳减排成果。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截至2024年,晨光范围1、2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1年基准年下降46.4%;通过部署光伏项目,可再生能源占比已达17%;同年,更凭借卓越的环保表现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为实现2030年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可持续供应链领域,体系已初步建成。2024年,晨光已完成对110家供应商的碳数据收集,ESG评估范围覆盖全部关键供应商,并通过一对一现场审核与改善赋能,推动审核供应商整改合格率升至96.3%,将绿色管理延伸至产业链上游。


在赋能员工与社区方面,晨光公益基金会“美时美课”美育计划、“金种子”计划等教育公益行动已累计覆盖全国32个省、138个地级市,受益人次超过123万,将责任书写在更广阔的土地上。


这一系列扎实的进展,也获得了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晨光在2024年获得CDP气候变化“B”级评级,并于2025年实现MSCI ESG评级跃升至“AA”级。这标志着晨光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已步入全球同业的先进行列。


正是这份贯穿始终的“可持续发展”决心,赋予了晨光在COP30上为中国青少年架起对话桥梁的底气。


此刻,那些承载着问题、从上海飞往COP30的“漂流瓶”回到原点。当阮同学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学校的展板上看到自己提出的问题与来自巴西的回信时,那些关于“个人行动意义”的疑问,或许已有了最好的答案。



环保文具的环球旅行虽告一段落,但它所开启的思考、对话与行动,正像涟漪般扩散。在大会现场,还有一个问题:“像晨光这样的文具商已推出一些由环保材料制作而成的可持续产品,这些产品对环境保护有什么作用?以及,在产品上进行设计和创新,是否可以让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更有兴趣?”


有一个回答是这样的,“一切为了未来”。这与晨光“一笔开启,绿色生活”的理念不谋而合。晨光通过可持续产品设计,让环保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你看似微小的绿色选择,正在书写一个更绿色的未来。


文/陶野 图/企业提供 

编辑/杨娟娟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