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折戟A股的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八马茶业”),首次冲击港股上市未果后再度发力。日前港交所官网披露,此前因招股书失效的八马茶业已再度披露招股书。


此前,八马茶业曾多次冲击A股上市,并与澜沧古茶、中茶股份齐头并进共同冲刺。如今,澜沧古茶已在港股上市却陷入业绩困境,中茶股份则紧急刹车。从业绩来看,在连续三年增长后,八马茶业于2025年上半年未能保持增速,净利润也同步下滑。业内人士指出,港股上市规则和流程透明,只要满足基本要求,完成上市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获得投资者青睐。


再度递交招股书


八马茶业筹划在港股上市,最早在今年1月。彼时,八马茶业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和天风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根据当时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建生产基地并建造新生产基地;提升品牌价值并扩大产品组合;为直营线下门店网络的扩张提供资金,并专注于开设更多门店以提升品牌价值资产;提升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水平;收购或投资在中国茶行业的参与者;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八马茶业前身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再加工茶等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关产品。


但八马茶业的上市未能如愿。八马茶业于2025年1月17日向香港交易所递交的招股书已达6个月有效期,于2025年7月17日自动失效。当时八马茶业回应称,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可于未来3个月内更新财务数据及补充最新资料后重新提交申请,从而延续审核流程,这是上市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7月17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意味着八马茶业已经完成赴港上市的备案程序。根据备案通知书,八马茶业拟发行不超过2913.34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港交所上市。公司106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4398.69万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港交所上市流通。


最新在港交所官网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到2024年,八马茶业收入分别为18.18亿元、21.22亿元、21.43亿元,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6.8%和1.0%。2025年上半年,八马茶业收入10.6亿元,同比下滑4.2%,净利润也在同步下滑。2022年到2024年,八马茶业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06亿元、2.24亿元,2023年和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0%和8.9%。2025年上半年,八马茶业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下滑17.8%。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港股IPO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发展和估值的认可程度,所以如果以较低估值报价,或许更容易吸引到投资者。


多次冲击IPO未果


2015年12月,八马茶业顶着“铁观音第一股”的名号,挂牌新三板。仅过两年多,2018年4月,八马茶业便宣布终止挂牌,给出的原因是“长期战略规划调整的需要”。从新三板摘牌一年多之后,八马茶业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信息公示,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于2019年7月24日在深圳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


2021年4月,八马茶业创业板上市获受理,但其创新性问题却成为其走向资本市场的短板。由于研发投入占比极低、研发人员仅10人等定位问题,八马茶业收到深交所的多轮问询。直至2022年5月,八马茶业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在创业板面临创新性的问题,八马茶业又将目光放在主板。2022年9月,八马茶业披露招股书,拟在深市主板上市。2023年3月,被平移至深交所审核。2023年9月,八马茶业再次撤回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


筹划上市的同时,八马茶业还完成了一轮融资,新希望草根知本集团旗下昇望基金完成对八马茶业6900万元的Pre-IPO轮投资,以3%股权占比成为正在计划上市的八马茶业的重要战略投资者。


完成融资后,八马茶业继续向港股进军。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最新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八马茶业及其他九家公司被要求提交一系列补充材料。其中,八马茶业需补充多项信息,并由律师进行核查后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公司需说明历次增资与股权转让的价格及定价依据,并确认是否存在未履行出资义务、抽逃出资或出资方式存在瑕疵的情形。此外,对于此前的终止挂牌,八马茶业还需说明公司前期在全国股转系统的挂牌详细情况及终止挂牌原因、前期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具体情况及撤回原因,以及是否计划继续推进A股上市及具体安排。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的上市茶企业来看,天福茗茶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降。澜沧古茶的情况更为严峻,销售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1.95亿元下降到1.2亿元,降幅达38.8%,且亏损0.29亿元。这些数据表明,茶叶企业收入和利润持续下滑,资本市场的表现不佳。


对于“执着”于上市的原因,沈萌认为,发展投入需要持续资金支持,完全依靠股东难以持续,资本市场是解决融资问题的重要手段。


“大手笔”投入营销


作为中国高端茶的代表品牌,八马茶业近年来在营销方面投入不少精力。根据八马茶业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末,中国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及分销的茶企超过160万家。2024年,按茶叶销售收入计算,中国茶叶市场的五大市场参与者仅占约2.4%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合计约为82亿元,显示中国茶叶市场的竞争格局高度分散。就销售收入而言,中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约89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10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约3.7%。


八马茶业在招股书中表示,以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收入计,其为中国最大的茶企。该公司表示:“凭借我们在品牌价值、产品组合、销售网络、市场布局及数字化营运等方面的优势,日后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并在所处业务分部中把握更多商机。”


根据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每年的投入持续加大。2022-2024年,八马茶业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是6.17亿元、6.8亿元、6.92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3.9%、32.1%、32.3%。其中,仅广告及宣传开支一项就分别支出了2.09亿元、2.52亿元、2.76亿元。


大手笔投入营销的背后,是八马茶业一直在打造的“高端茶”形象。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1年,八马茶业即在泉州正式启动了全球品鉴会,至今已走过全球30个国家的80座城市。八马茶业多次作为中国茶的代表,亮相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印东湖茶叙、中法豫园茶叙等重要国际交流场合。八马茶业还通过举办“全球品鉴会”“助力茶叙外交”等系列品牌活动。为强化其高端化形象,2024年8月,八马茶业还宣布实力派演员宋佳成为其品牌大使。


八马茶业认为,高端茶叶产品的生产及分销成本显著高于其他类别,主要原因包括使用稀有原料、大师主导的发酵工艺及专属的手工艺包装——这些元素让消费者形成对产品独特性及传承价值的认知,从而导致价格相对较高。


中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约89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10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约3.7%。高端茶叶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线下客户体验。其强调人际互动,包括全面的产品展示、品茗和沉浸式茶空间体验。因此,线下渠道占高端茶叶市场的比例重大,由2020年的约83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约975亿元,期内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9%。


从线下市场来看,八马茶业的线下门店总数(包括直营店及加盟店)由2613家增加至3633家,包括396家一线城市的线下门店、755家新一线城市的线下门店、1039家二线城市的线下门店及1443家三线及其他城市的线下门店。


不过,一位商业消费投资人表示,所谓的“茶空间”,从资本角度,并不看好。因为茶空间的本质带有餐饮属性,它卖的不只是茶,更多的是“空间”——很多茶空间其实是作为商务洽谈的场地来运营的。茶空间很难规模化发展,因为它强调个性化体验,每个茶空间的风格、定位都不同,无法复制。据市场分析,由于高昂的运营成本和市场竞争,仍面临经营亏损的风险,而且这类茶空间完全没有上市的可能性。


沈萌也认为,从投资角度看,中国茶企业缺少长期稳定高速增长的空间,很难为投资者带来更多回报,所以投资者对这一概念也没有更积极的态度。


中国茶企业只有上市一条路可以走吗?在长期关注茶行业的北京天下名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增永看来,考量茶生意,除了通过对接资本市场来做大做强这一视角外,还可以有更多维度,比如合理地设定自己的投资目标与变现路径,不一定每个人投资茶生意都是非要直接瞄准资本市场去上市不可。也正因如此,茶不仅具有健康属性与广泛的延展性,还兼具品饮之外的文化属性,这使得茶及相关生意在过去二十年来备受关注,吸引了从大资本到小资金、从大企业到独立个体的广泛参与。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唐峥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