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简称:中国企联)发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数据显示,今年入围门槛升至479.6亿元,较上年提高5.79亿元,连续刷新纪录。


新京报贝壳财经梳理历年中企500强数据发现,“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可以拆解为三步:跨过门槛、做大营收、锁定排名。仅仅达到门槛并不够,要在榜单上站稳脚跟,企业必须做大做实营收。


从2025年的榜单来看,15家企业跻身年度营收“万亿俱乐部”,显示出头部企业的巨大体量。能源与金融依旧是最稳固的板块。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三家合计营收突破9万亿元,稳居前三。建筑行业代表中国建筑,以2.19万亿元位列第四。金融板块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大行悉数进入前十,合力撑起庞大的营收规模。


前十名中,四家企业较上年营收下降,与其所在行业关联度较高。在能源领域,大宗能源价格波动和需求调整对企业业绩产生强烈影响,使两大“石油双雄”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2022-2023年间营收均实现快速攀升,突破3万亿元,但在2024-2025年出现回落,规模收窄至2.9万亿元。


头部格局更大的变化源于民营互联网企业。京东集团凭借电商主业的稳步增长,首次进入前十,中国铁建下滑至第11位,二者2024年的营收差距为201.4亿元。相比之下,阿里、腾讯、美团等虽在榜单前列,但距离“万亿门槛”还有一定差距。


回顾近五年的数据,四大行营收规模持续上涨。以榜单发布年份为基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在2021年营收规模已跨越万亿元关口,此后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其中,工商银行在2025年营收达到1.63万亿元,持续位列金融业之首。农行则在2025年超过建行,成为营收最高的国有大行之一。中国银行也在2024年突破万亿元,2025年营收进一步增至1.26万亿元。


保险业方面,中国平安自2021年1.32万亿元的高位后连续下滑,直到2025年才回升至1.14万亿元,在行业周期和监管政策作用下出现明显调整和波动;而中国人寿则在2025年重新突破1.15万亿元,并在营收规模上超过平安。


中化控股在2022年和2023年曾一度突破万亿,但在2024年跌至万亿以下。传统基建与工程央企如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在2022年以后先后突破万亿大关,2025年营收分别维持在1.16万亿和1.07万亿,稳定在榜单中游。制造业和能源新贵也一度冲击万亿门槛,如中国海油和宝武钢铁均在2022、2023年跨入万亿行列,但随后因市场波动在2024、2025年再次跌破万亿,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


与此同时,京东和中国移动凭借数字经济和信息通信的持续扩张,分别在2024和2025年稳定跨越万亿门槛,成为新晋的“万亿企业”,中国交建也在2025年突破万亿,进一步丰富万亿阵营的行业结构。


整体来看,过去五年中国企业500强“万亿俱乐部”的成员数量显著增加,从2021年的8家上升到2025年的15家。一方面,传统能源、基建和金融的支柱地位仍旧牢固;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正逐步突破门槛、重塑格局,形成更为多元化的“万亿俱乐部”。


 

统筹:任娇

记者:董怡楠

设计:任婉晴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