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简称:中国企联)发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数据显示,今年入围门槛升至479.6亿元,较上年提高5.79亿元,连续刷新纪录。国家电网以3.95万亿元营收稳居榜首,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列二三位,共有15家企业跻身“万亿俱乐部”。前十格局中,京东集团首次进入前十,民营互联网力量正在打破传统企业格局。


对于企业而言,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第一步是跨越其营收门槛,而这道门槛正变得越来越高。


新京报贝壳财经回顾历史数据发现,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已连续23年上升。从近10年数据看,其门槛从2016年的不足250亿元,到如今逼近480亿元,累计增幅高达97.0%。这意味着,企业若想进入这份象征中国大企业竞争力的榜单,其营收增长不仅需要顺应宏观经济的发展大势,还必须保持比竞争者更快的扩张速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历史数据发现,500强榜单的头部排名相对稳定,末尾变动则十分明显。在入围门槛逼近480亿元的情况下,今年有11家企业营收位于500亿元以下,彼此最大营收差距不足20亿元。在这一区间,“踩线上榜”竞争激烈,微弱的优势即可能成为跻身榜单的关键。


从行业结构看,“踩线”企业覆盖多个领域:既包括房屋建筑、土木工程和批发业等传统行业,也涉及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仪器仪表制造、新闻出版和资本市场服务等细分领域。这表明,尽管传统行业仍占据相当比重,新兴市场或经过改造升级的传统企业,同样具备冲击榜单门槛的能力。


在榜单末位的企业中,广东德赛集团、洛阳工业控股集团、湖南五江控股集团、花园集团、济源市万洋冶炼集团、福建漳龙集团及道恩集团均为近十年来首次入围。而与房地产行业高度相关的三家建筑企业——江苏华建建设、天元建设集团和江苏苏中建设集团,历年排名均呈下滑趋势,体现了相关行业的周期波动。


对于“踩线”企业而言,入围只是新一轮竞争的开始。能否在行业周期中保持增长、避免出局,不仅取决于应对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的能力,更取决于其在技术与产业变革中拓展新领域、构筑发展韧性的战略远见与执行力。

 

 


统筹:任娇

记者:董怡楠

设计:任婉晴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