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开展,减脂减重话题热度持续不退。与减肥相比,增重话题较少受到关注,一些人甚至将增重与健身人群的增肌需求混为一谈。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肥胖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同时低体重人群在30岁前和60岁后均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女性和乡村老年人。低体重也存在健康风险,需倡导健康体重。关于健康增重的七个真相,你了解多少?
1. 体重过轻原因有哪些?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在2022年7月一篇有关科学增重的文章里提到,体重过轻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基础代谢率高或消化吸收率低下等先天(遗传)因素;二是后天因素,很大一部取决于生活方式,例如饮食挑剔,体力劳动过重等;三是疾病因素,常见有甲亢、糖尿病及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此想要增重,首先应检查自己的瘦是不是疾病造成,如果出现极端消瘦或不自主的体重下降,要及时就医,针对病因去治疗。
针对儿童瘦弱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自佳表示,儿童身体瘦弱一般分为先天、后天两方面主要因素。先天因素包括孩子早产、多胎、小儿胎龄儿,均存在先天脾胃薄弱。后天因素包括喂养不当,比如没有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辅食,或者吃得过多过杂过冷,容易损伤脾胃。还有一部分后天因素是其他疾病或药物引发,比如经常感冒或者有其他疾病,长期吃一些寒凉的药物,也容易影响孩子脾胃。还有一种情况是情志问题引发,比如家庭环境不好,孩子总是受到惊吓或者打骂,或者抑郁,食欲都容易下降。
2. 如何科学增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科学增重核心不只是调理,更是系统管理。“以我个人做健康管理的实践来看,增重比减肥难,营养要精准增量。”每天比日常多摄入300到500大卡优质热量,不是空热量同时配合运动与睡眠,兼顾代谢与吸收等。健康增重速度应是每周约0.25-0.5公斤。速效增肥基本都是陷阱,要警惕激素等非法添加。
如果身体质量指数(BMI)持续低于18.5,或儿童生长曲线低于3%,别依赖产品,赶紧就医排查原因。
上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文章建议,健康增重为的是增加肌肉量,改善机体功能,而不是为肚子囤积脂肪。营养价值低而热量高的食物并不可取,应当通过合理、均衡、科学的饮食增加热量。此外,增重和减重一样,欲速则不达,取决于长期的增强能量摄入以及科学运动。短时间大幅度增重容易患上高脂血症、高尿酸症、脂肪肝等代谢疾病。增重需要一定时间,每个月增重1-2千克是比较合理的。建议在原来能量摄入基础上,每天增加约500千卡能量,以获得体重增长。
3. 哪些儿童的瘦弱情况适合通过饮食来调理?
陈自佳认为,如果孩子身体虽然瘦弱,但是身高、体重的生长发育曲线每年增长速率还可以,生活也不受影响,可以考虑单纯进行食补。如果孩子厌食症状比较重,不好好吃饭,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在生长发育曲线P3以下,就需要进行干预,单靠食补是不够的。孩子饮食应营养均衡,避免高油、高糖、肥甘、寒凉。还有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可能食用一些补品,如果用量过度,也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4.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病理性消瘦?
陈自佳表示,如果孩子食量跟同龄孩子相比,减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可能是出现了病理状态,需要在疾病诊断标准下,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出治疗建议。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食物往往起不到增重的效果,因为食物的纠偏力量差一些,药物纠正的力量比较强,且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也相对比较平稳。不管孩子是何种原因的消瘦,建议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专业咨询,而非盲目给孩子进补或治疗。
5. 蛋白粉适合什么人群?
中华医学会2025年6月发表在“科普中国”平台上的文章指出,蛋白粉主要适用于三类人群:一是体内蛋白质严重缺乏的患者,如感染、放化疗或外科手术后患者;二是存在蛋白质摄入或吸收不足问题的患者,如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小肠吸收障碍患者等;三是处于特定生理阶段的人群,如运动员等。蛋白粉虽好,但不能过量,建议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健康成人所需的蛋白质完全可以通过日常膳食来满足。
6. 蛋白粉是健身人群增肌“必选项”吗?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运动强度一般的健身人群,平常按照膳食指南来吃,就能够补充所需蛋白质。即使有增肌需求,只要运动训练强度不是特别大,多喝一杯牛奶、多吃一个鸡蛋也可以解决问题。更好的方式还应是从普通食物中摄取蛋白质,因为蛋白粉只把蛋白质提取出来,会损失食物的其他营养成分。比如吃鸡蛋时,除了蛋白质之外,还会摄入12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吃大豆时,也会摄取其他保健成分。因此借助普通食物补充蛋白质,能够使健身人群获得更为均衡的营养。
7. 同一种药食同源成分,在普通食品中和在中医药中是一个概念吗?
陈自佳分析称,药食同源成分如果作为药用需要进行炮制。比如说山药,平常可能会炒、煮,但如果用于药材,炒山药需要用麦麸炮制。药物不同的炮制方法作用也有不同,像生山楂有活血作用,焦山楂有收敛作用。药物的剂量,临床中会根据孩子的病情和年龄去调整。一般而言,像山药这类性质较平和的药物,可能会用到每付10克到15克,成人可用至30克。如果作为普通食品原料加到饮料中,含量较少的话,作用可能不明显。
“我们不是特别建议给孩子一直吃消食的药物。”陈自佳进一步分析称,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总是反复积食,口气重,舌苔厚,就让他一直吃鸡内金和山楂。但如果一直吃这些消食的药物,脾胃反而可能“偷懒”越不运化。要解决孩子反复积食的问题,需要健运脾胃,脾胃功能好了才不会反复积食。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李严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