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与开云集团宣布在高端美妆和健康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欧莱雅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及前9个月的财务数据。前三季度,欧莱雅集团实现销售额328亿欧元,同比增长约1.2%,增速较上年同期的6%有所放缓,其中,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微增0.5%至103.34亿欧元。
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Nicolas Hieronimus(叶鸿慕)在报告中表示,这样的成绩符合预期,“增长态势全面向好,各地区均有积极贡献,其中,我们的两大主要市场——中国和美国持续复苏。得益于‘美丽跃升计划’的推动,第三季度新品占比进一步提升。”面对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业绩表现,叶鸿慕同样充满信心,“我们将再度实现销售额和盈利能力的双增长。”
高档化妆品部增速“垫底”,第三季度销售额下滑1.5%
分部门来看,欧莱雅集团旗下拥有专业美发产品部、大众化妆品部、高档化妆品部、皮肤科学美容部四大事业部。

图/欧莱雅集团财报截图
今年前三季度,专业美发产品部增速实现领跑,销售额同比增长5.3%至37.8亿欧元。“得益于电子商务和精选分销渠道的加速发展,以及定制沙龙服务的推动,该部门持续跑赢市场”,欧莱雅集团指出,专业美发产品部在所有市场均实现了增长。在高端护发领域,卡诗等品牌表现活跃。此外,财报还重点提及了集团新收购的美国专业护发品牌Color Wow,并称“收购旨在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端美发和造型品类中的地位。”
拥有巴黎欧莱雅、NYX逆色、美宝莲纽约等品牌的大众化妆品部是欧莱雅集团的主要营收来源,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0.9%至121.76亿欧元,在集团总销售额中的占比达37%。
从市场来看,大众化妆品部在北美市场的销售获得改善,新兴市场依然是其重要增长驱动力,欧洲市场整体增长态势稳健。此外,欧莱雅集团新收购的韩国护肤品牌Dr.G表现亮眼。
高档化妆品部的收入规模仅次于大众化妆品部。在市场环境逐渐回暖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该部门实现销售额113.78亿欧元,但同比增速在四大部门中“垫底”,仅较上年同期增长0.2%。按品类划分,高档化妆品部在香水领域持续巩固领先地位,核心品牌华伦天奴、圣罗兰等表现强劲。于今年9月加入该部门的英国护肤品牌Medik8则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不过,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第三季度,高档化妆品部是四大部门中唯一录得下滑的部门,销售额为37.197亿欧元,上年同期为37.745亿欧元,同比下滑约1.5%。
皮肤科学美容部在前三季度实现销售额54.73亿欧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1%至16.18亿欧元。对于该部门的增速放缓,欧莱雅集团表示,主要原因是“美国市场销售势头减弱以及防晒产品在销售旺季的表现逊于上年同期”。不过,皮肤科学美容部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修丽可、适乐肤等品牌表现强劲。
北亚市场前三季度销售额约73亿欧元,在华录得低个位数增长
在欧莱雅集团的五大市场中,欧洲仍是第一大市场。今年前三季度,欧洲市场录得销售额111.07亿欧元,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6%。SAPMENA-SSA市场(南亚太、中东、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增速最快,前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8.1%至30.68亿欧元。
北美市场和拉丁美洲市场的销售额分别于前三季度录得1.2%和1.6%的同比下滑,分别约87.97亿欧元和24.89亿欧元。
具体到中国所在的北亚市场,前三季度的销售额为73.46亿欧元,同比下滑1.1%,其中,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0.1%至19.53亿欧元。欧莱雅集团指出,在北亚市场,得益于卡诗品牌的增长和电商渠道推动,专业美发产品部实现中个位数增长;在修丽可等品牌的驱动下,皮肤科学美容部实现两位数增长;大众化妆品部的表现则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得益于高档化妆品部的复苏,欧莱雅集团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实现低个位数增长,增长势头逐季提升,第三季度录得中个位数增长。
为在中国市场“重回顶峰”,欧莱雅集团今年以来动作不断。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今年3月,欧莱雅方面宣布,理肤泉中国品牌总经理孟颖琪调任为巴黎欧莱雅中国品牌总经理,任命于4月1日生效。5月,欧莱雅集团宣布与国内创新生物技术公司“未名拾光”达成战略合作,对其进行少数股权投资,双方将共同研发创新生物活性成分,推动其规模化生产,并采用低碳生物制造技术开发化妆品原料。
在集团层面,欧莱雅集团与开云集团于本月达成美妆与健康领域战略联盟,欧莱雅集团将收购香氛品牌Creed(恺芮得),获得开云集团旗下标志性品牌的美妆与香氛业务授权许可等。据悉,该协议的交易总额为40亿欧元,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交割。随着新品牌加入,欧莱雅集团的品牌矩阵不断扩容,而其能否“买”出新增量,仍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铮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