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8月份,物价运行延续修复态势,反映出随着扩大内需、反内卷、发展新动能等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供需关系趋于改善。其中,虽然食品、能源拖累CPI下行,但核心CPI持续改善;PPI环比、同比表现均有所好转。
核心CPI继续回升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认为,CPI同比由平转降,主要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叠加本月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季节性水平所致。从翘尾看,上年价格变动对本月CPI同比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下拉影响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从新涨价看,本月CPI环比持平,低于季节性水平约0.3个百分点。二者共同导致CPI同比走低。
分类别看,主要是食品价格较低。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第4个月扩大。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指出,8月CPI同比由平转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上年同期高温多雨天气导致食品价格基数大幅抬高,今年8月蔬菜、猪肉、水果等主要食品价格走势相对平稳,进而导致当月食品CPI同比降幅显著扩大。近期促消费政策对汽车、家电等商品价格支撑作用明显。
对于后续CPI数据的走势,冯琳预计9月CPI环比将恢复正增长,同比会由负转正,升至0.1%附近,四季度CPI同比有小幅上行趋势。当前国内物价水平稳中偏弱,其中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这为接下来货币、财政政策持续加力促消费,有力对冲外部波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空间。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认为,三季度末与四季度,国内物价水平可能会温和回升,CPI同比有望于年底恢复至0.5%左右;PPI降幅进一步收窄,但全年同比回正可能性不大,年底有望收窄至-2.0%至-2.5%之间。
综合来看,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物价有望回升至合理水平。一是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积极有为节奏。货币政策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持续保持宽松的市场流动性,加快信贷投放,稳定金融市场,并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加大对居民消费与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内需有望稳步修复。二是猪肉价格已跌至历史较低水平,能繁母猪存栏相对稳定,发改委也已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同时国庆、中秋、元旦、春节假期期间的需求有望回升,猪肉价格上涨将带动CPI回升。
三是服务消费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文旅、餐饮、养老等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推动物价温和回升。四是持续优化调整产能结构,加快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维护好产业发展与竞争秩序,价格竞争激烈程度有所减轻。五是外部输入性因素带动国内相关产业产品价格上升,如贵重金属、有色金属等国际商品价格和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上升。
PPI同比降幅收窄
8月份PPI环比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态势,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本月PPI环比变动的主要特点:一是供需关系改善影响部分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价格环比由降转涨,二是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石油和部分有色金属行业价格环比回落。
对于后续PPI数据的走势,财信研究院宏观团队指出,预计9月份PPI降幅收窄至-2.4%左右,年内负增长概率偏大。一是9月份PPI翘尾因素较8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二是破除内卷政策有望持续优化市场竞争秩序,带动相关工业品价格逐步合理回升;三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增加、OPEC+达成增产协议以及特朗普支持增加传统能源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四是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出口下行压力将继续对PPI增速回升形成制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