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贸易正面临“双重考验”,而我国对外贸易却交出了一份 “稳中有进”的答卷。这背后,是我国外贸产品穿越周期的韧性。


8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023.3亿美元,环比增加40.9亿美元。按人民币计价,8月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4.8%和1.7%,贸易顺差录得7326.8亿元,环比增加275.8亿元。


9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7万亿元,增长3.5%。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广大外贸企业不断以高质量供给适配国际市场需求,单月出口连续6个月增长,国内生产消费回升向好带动累计进口增速逐月提高。


产业链优势和出口多元化支撑外贸“基本盘”


从产品结构上看,产业链优势和出口多元化对我国外贸的支撑作用仍在延续,成为外贸“基本盘”保持稳中向好的关键因素。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压舱石”。


具体来看,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品为外贸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前8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0.6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出口比重超六成。其中,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增长明显,增速分别达到23.3%和11.9%。同期,我国出口宠物经济商品合计超百亿元,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提高,反映我国外贸企业正在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外贸产业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尽管面临外部环境挑战,但我国制造业的完整产业链和基础设施优势仍然明显,未来需要更多依靠技术创新和价值链提升来维持竞争力。


“朋友圈”越扩越大,民营企业挑大梁


此外,前8个月,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民营企业进出口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7.1%,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随着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同期,民营企业出口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仪器、电子信息产品分别增长25.8%、9.1%、7.7%。


此外,民营企业正在加速品牌化,向高端化转型,如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领域,这些都增强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朋友圈”方面,前8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93万亿元,增长9.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7%。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88万亿元,增长4.3%,占我外贸总值的13.1%。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5.3万亿元,增长5.4%。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记者,主要受“转出口”效应推动,8月我国对欧盟、日本、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经济体出口增速都有不同程度加快。


王青指出,在我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滑的同时,近期贸易转移效应强化,显示当前我国贸易多元化正在对外部经贸环境波动形成重要缓冲。这是8月出口能够保持同比正增长的主要原因。


进口增速凸显国内需求改善迹象


前8个月,我国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下跌,机电产品进口值增长。


8月我国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3%,进口增速高于历史同期水平。8月,进口高增长的产品仍然集中在集成电路、机床、高新技术产品等科技含量高或中间转口加工商品的领域。


从产品结构来看,受全球原油价格下降影响,8月我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5.1%和27.9%,这是8月进口金额增速下降的主要拖累。


另外,8月我国煤炭进口金额同比下降35.9%,跌幅虽然有所收窄,但仍拖累进口增速0.73个百分点。8月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金额增长1.0%,其中,集成电路增长8.4%,拉动进口增速1.29个百分点,是本月进口的主要支撑。


8月进口增速连续第三个月维持正增长,国内需求呈现改善迹象。银河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指出,需求改善支撑8月进口上行。


王青指出,展望9月,外部环境波动对进口的影响还会显现。未来影响进口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国内大力提振内需的政策效果。预计四季度初国内稳增长政策会显著发力,将对进口增速有一定支撑作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