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7时50分,静待盛大阅兵启幕的长安街上迎来“第零方阵”——由23辆纯电动环卫车T18排成的整齐队列,缓缓从长安街由东向西驶过,经过天安门正前方,对路面进行了一次深度清洗。长安街一尘不染,迎接阅兵。


当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为顺利完成正式受阅方阵前的路面环卫保障任务,T18配备了比亚迪专为环卫工况定制的纯电动底盘,搭载刀片电池、高效电机、智能电控系统等,具有零排放无污染、智能科技、安全可靠、作业高效等特点,可满足清扫、清洗、垃圾转运等多场景作业。


纯电动环卫车T18。北京环卫集团供图


十年三次亮相长安街


这是继2015年“九三阅兵”、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后,比亚迪第三次承担国家级阅兵盛典环卫保障重任。


据介绍,此次完成九三阅兵环卫作业的全新一代纯电动环卫车T18,整车经过5000公里强化坏路可靠性验证,等效40万公里运营里程验证,并通过了超230项性能试验,车辆可靠耐用。


整车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配置电池液冷智能温控系统,在零下30℃至50℃的环境温度中仍能保障正常工作,安全性更高,环境适应能力更强;高效电机和高度集成的五合一控制器和电机抗凝露技术,保证车辆在下雨及湿寒天气下的作业安全。


同时车辆还配齐了360度全景影像、盲区监测、司机疲劳驾驶提醒、前碰撞预警等安全配置,能实时监测周边路况与障碍物,主动发出预警,提醒转向、避让。


值得一提的是,“第零方阵”的洗扫车辆在完成保障工作后,将陆续投用到北京二环路等主要城市道路,从事道路深层清洗、保洁等工作。


商乘并进推动建设汽车强国


十年里,三次国家级盛会的“检阅”,不仅是对比亚迪商用车品牌的信赖,也是对其技术和品质的认可。


秉持“电动车治污”的初心为绿色城市贡献力量,自2010年提出“城市公交电动化”战略后,比亚迪向汽车全市场电动化一路迈进,提出了“7+4”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战略。


“7”代表七大常规领域,即私家车、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4”代表四大特殊领域,即在仓储、矿山、机场、港口领域推出一批专用车产品。


以此为目标,其在2022年宣布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成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车企,并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持续完善产品矩阵,形成了以比亚迪王朝网、比亚迪海洋网、腾势、仰望和方程豹的多品牌布局;商用车领域,比亚迪在城市出行、城市物流电动化领域布局了多款产品,实现了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城市环卫,以及仓储、港口、机场、矿山等10个领域的全覆盖,构建了全方位的电动化解决方案。


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并进入全球十大车企行列。其已将商用车出海至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0个城市。其中,纯电动客车单车最高行驶里程已超过59万公里,创造了全球纯电动客车最高里程行驶纪录,有力推动了全球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从新能源乘用车,到电动巴士、电动卡车,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让“中国智造”成为全球潮流,让中国品牌得到世界认可。


以新能源科技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回顾30年的发展,技术是比亚迪最深的护城河,也是最坚定的战略定力。走进比亚迪总部的六角大楼,有一面由密密麻麻相框组成的“专利墙”,每一个相框内都是一项专利技术证书,记录着工程师们破解产业难题的轨迹。上千项专利背后,是其多年来累计超2100亿元的研发投入所构筑的体系化创新能力。


从刀片电池解决电动汽车安全痛点,到DM-i超级混动重塑油耗标准;从e平台3.0实现整车架构化突破,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改写制造逻辑;以及易四方、云辇、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的发布,比亚迪所构建的“技术鱼池”,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中的重要力量。


而比技术更具前瞻性的,是比亚迪始终将绿色愿景融入企业战略。其所提出的“为地球降温1℃”的品牌愿景,太阳能、储能和电动汽车“三大绿色梦想”,以及用电动汽车治理空气污染、云巴治理交通拥堵的“绿色大交通体系”,不再局限于产品层面的竞争,而是从能源获取、储存到应用的全链条布局。


这意味着其早已超越一家传统车企的定位,而是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综合性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者,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比亚迪的30年,是中国制造业从追赶到引领的缩影,其所代表的已不仅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更是一种以创新驱动绿色未来的发展信念。在全球气候治理与科技竞争交织的今天,中国汽车品牌正凭借持续的技术投入与清晰的战略定力,助力汽车强国建设,也为全球汽车产业提供了一条“技术+绿色”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


文/张冰

编辑/岳彩周

校对/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