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汇改已过十年。


2015年8月11日,为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决定完善中间价报价。


“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8·11”汇改的主要目标。


可以说,“8·11”汇改开启了我国外汇体制走向汇率浮动非常重要的一步,以“8·11”汇改为分水岭,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入了以中间价改革为核心的阶段。


汇改后,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报价。这种“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双参考定价模式,实质上是将人民币定价权从央行让渡给了外汇市场。


重塑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定价逻辑


人民币汇改,机制比水平更重要,是业界的一个基本共识。正如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所言,“8·11”汇改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延续。目前“8·11”汇改的预期目标基本达成,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依然未有穷期。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8·11”汇改的核心成效在于重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底层逻辑,推动汇率从“刚性锚定”转向“弹性定价、市场定价”,并通过市场化改革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十年“汇改”的主要成效在于,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波动的弹性明显增加,更好地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平衡自动稳定器作用。


与此同时,监管层不断丰富汇市调控工具箱,有效遏制人民币汇率超调风险,引导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这对有效抵御各类外部冲击、守住金融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负责人谢亚轩博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2024年末,我国家庭和企业持有的非储备对外金融资产规模为67611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69209亿美元,非储备对外金融资产与对外金融负债之比接近1:1,规模相当。参考国际经验,同时兼顾考虑我国的经常账户顺差等流量因素和非储备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因素,当前我国外汇市场较十年前更具备在汇率浮动调节下的自主平衡能力,人民币汇率更加具备实现“清洁浮动”的基础条件。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化


十年汇改路,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化,人民币汇率波幅从不足1%扩大到超过10%,“8·11”汇改的深远意义逐步显现。


“着眼于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可能进一步扩大。”王青表示。


在定价锚方面,未来人民币汇率会更加注重参考一篮子货币价值进行调整,并以此作为衡量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的标准,未来有可能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性幅度,淡化对美元的锚定。稳汇市政策工具方面,“十五五”期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机制还会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但灵活性会进一步增强,其他汇市调控工具箱也会适时调整更新。


王青判断,未来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及时释放升值或贬值动能,更充分地发挥弹性汇率在宏观中的经济稳定器作用,同时将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此过程中,监管层会适时优化、更新汇市调控工具箱,加大与市场沟通的力度,及时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主要是避免短时间内的大起大落。


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提高


“8·11”汇改犹如一剂清醒剂,促使国内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场静悄悄的变革也重塑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微观层面看,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提高,人民币跨境交易稳步增长,上半年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均达到30%左右,都是历史新高。


对于跨境企业来说,通过不断顺应改革完善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和风控理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梳理总结汇率管理的有效方式,才能让企业的经营更加稳健和长远。


王青指出,未来要进一步丰富包括离岸市场在内的汇市风险对冲工具,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管理外汇风险的便利性,为其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使用这些外汇风险管理工具创造条件。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未来改革重点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纵观十年改革,人民币汇率在增强弹性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站在“8·11”汇改十年的历史节点眺望未来,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


王有鑫告诉记者,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广将是“场景拓展-功能升级-市场完善-基建支撑-预期稳定”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立足实体经济需求“稳慎”推进,又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扎实”突破,稳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王青认为,当前国际经贸和国际金融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人民币国际地位会进一步上升,但需要对资本项目开放做出更为充分的准备。


“着眼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央行对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调控可能更为灵活,主要是降低离岸资金利率因汇市调控带来的波动性。”王青表示。


王青判断,未来监管层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持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在效率与安全之间把握好平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