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和50.2%。


受制造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部分地区高温、暴雨洪涝灾害等短期因素影响,7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有所波动,但国内经济向好恢复基础仍然牢固。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暑期消费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意味着非制造业经营活动增速较上月有所放缓,仍在扩张区间。分行业看,受雨季影响,建筑业增速有所放缓,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下降,仍在50%以上;暑期消费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居民购物、出行、郊游和文体娱乐相关活动均有良好表现。


首先,居民购物消费活动趋升。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以上,新订单指数虽仍在50%以下,但较上月明显上升,两个指数环比升幅均超5个百分点;邮政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新订单指数升至55%以上,环比升幅均超4个百分点,显示居民线上线下购物消费意愿较强。


其次,居民暑期出行活动趋于活跃。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60%以上,环比升幅均超10个百分点,显示居民利用假期出行意愿较强。


第三,居民休闲娱乐活动意愿提升。景区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上升超2个百分点,升至51%以上,新订单指数接近50%,环比升幅超5个百分点;文体娱乐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升至60%以上,新订单指数升至55%以上,环比升幅均超10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辉认为,随着围绕城市更新、“两重”“两新”政策和消费补贴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相关宏观政策持续落地,下半年投资与消费活动有望继续稳步趋升。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新动能保持稳中有增


7月份,我国多地遭遇高温热浪、暴雨洪涝以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给户外施工作业、居民日常生活等带来阻碍,进而影响到市场需求释放。


不过新动能保持稳中有增,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从重点行业看,7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0.3%和50.6%,均持续高于临界点,高端装备制造业保持扩张。


此外,市场预期有所回升。7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有所增强。从行业看,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相关企业对行业发展更为乐观。


7月份,大型企业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经济向好恢复的基础仍然较为牢固。7月份,大型企业继续扩张,大型企业PMI为50.3%,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保持在扩张区间,且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运行在52%以上和50%以上。近三个月大型企业PMI持续在50%以上,显示大型企业整体呈现平稳扩张势头。


7月中型企业PMI为49.5%,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较上月上升1.8个和1.5个百分点,均上升至扩张区间,显示中型企业向好恢复,供需两端同步回升。


7月份,尽管市场需求端有所偏弱,极端天气持续存在,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仍有所扩张。生产指数为50.5%,连续3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显示制造业生产活动扩张势头虽短期有所放缓,但稳中有增态势没有改变。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7月份价格类指数回升,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提高,反内卷行动对企业预期有积极影响。反内卷行动可一定程度缓解供大于求环境里企业间低成本过度竞争的伤害,但若需求不能持续回暖,则相关措施效果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张立群建议,尽快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扩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规模,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大幅提高,带动企业订单大量增加,生产投资显著活跃,就业形势好转,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消费需求回暖,拉动国内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显著加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