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南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南新制药”)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南新制药营收同比下滑超六成,归母净利润亏损持续增大。作为一家拥有国内首个上市的抗流感1.1类创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的企业,南新制药为何持续亏损?


核心产品竞争加剧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南新制药实现营业总收入8315.44万元,同比下降66.89%;归母净利润亏损6863.38万元,上年同期亏损5721.59万元。


对此,南新制药表示,本报告期、年初至报告期末流行性感冒的病例少于往期,再加上受竞品增多和竞品已进入国家集采目录等因素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和第三季度实现的产品销量明显减少,造成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南新制药自2020年上市至今,除了首年实现盈利外,其余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2024年,南新制药营业收入分别为10.29亿元、7.44亿元、6.99亿元、7.20亿元、2.6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亿元、-1.62亿元、-7883万元、-1087万元、-3.5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南新制药是一家专注于流行性感冒等抗病毒、传染病防治药品,以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重大疾病治疗药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制药企业。其中,创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流感药物,2013年上市后,经过多年产业化发展,逐渐成为南新制药的主要营收来源。2020年,帕拉米韦的收入占营收的比例达到73.5%,此后,南新制药年报中未单独披露帕拉米韦的销售收入。


不过,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的新药证书和药品生产批件的监测期于2018年届满,由于南新制药并未取得药品化合物的专利,其他药企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合成帕拉米韦。目前,国内已有多家竞争对手的帕拉米韦注射液产品获批上市,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帕拉米韦注射液的批文共49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南新制药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2023年,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降价43.51%,2024年,南新制药再次对部分核心产品的销售价格进行下调。在南新制药举办的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其管理层表示,随着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的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公司逐步降低该产品的市场价格,该举有利于巩固市场占有率。


收购事项引发争议


面对业绩颓势,南新制药试图通过收购开辟新增长曲线。


今年8月26日,南新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西藏未来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昌未来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合肥市未来药物开发有限公司(以下合称“未来医药”)签署了《收购意向协议》,拟以现金不超过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持有的标的资产组,包括已上市标的品种“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和在研标的品种“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Ⅲ)”,以及与标的品种相关的研发和生产技术资料、商标、专利、客户资料(市场渠道)、批文等资产完整的所有权及知识产权。


南新制药认为,上述收购未来医药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Ⅱ、Ⅲ)等相关资产组,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管线,完善公司“全年龄健康管理”的产品矩阵,优化公司“抗感染-慢病-营养支持”产品布局,未来医药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Ⅱ)已在市场形成规模销售,短期可为公司带来一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南新制药货币资金余额为4.39亿元。该收购事项被不少投资者视为“掏空家底”的收购,一度引发争议。然而,经过一个半月的磋商,因交易双方无法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该项收购已于9月30日宣告终止,南新制药转型之路再遇阻碍。


南新制药还面临财务内控薄弱和监管调查的双重挑战。今年4月,南新制药发布公告,对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承认2023年12月底的部分销售收入确认条件不充分,因此调减了2023年收入2453.97万元。


9月30日,南新制药发布公告称,因涉嫌年报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立案调查期间,公司表示将积极配合。信息披露“踩红线”不仅暴露了公司财务内控的漏洞,更消耗了资本市场的信任。


核心产品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连续降价后仍未扭转销量颓势,后续是否会调整定价策略?针对该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渠道优化有何具体举措?帕拉米韦注射液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公司在该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方面有哪些布局?目前是否有明确的短期业绩止亏目标及实现路径?针对上述问题,11月3日,新京报记者向南新制药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