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0月30日新京报刊发消费质量报告《补剂、中药贴、泡脚包消除子宫肌瘤?别信》后,新京报记者近日回访发现,报道中涉及的多款产品已下架,有些产品的图文宣传表述词已修改,亦有产品下架几天后再次上架并重启直播。不过,除报道中涉及的产品下架外,店铺其他涉及虚假宣传的产品依然在售。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邓勇指出,商家诚信缺失与违法成本低;虚假宣传手段隐蔽且取证困难;平台监管不力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是导致网售产品虚假宣传问题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对存在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商家和平台依法实施信用惩戒,将其违法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多款产品下架或更改图文表述
新京报刊发的上述消费质量报告涉及四大类虚假宣称可“缩瘤”“消瘤”的产品,包括营养补充剂、一类医疗器械、中药泡脚包、中药贴膏,这些产品瞄准“妇科第一瘤”子宫肌瘤,宣称可以“缩瘤”甚至“消瘤”,忽悠消费者为此买单,有的产品甚至冒充进口产品欺骗消费者。
报道发布后,新京报记者在某购物平台发现,同福中医堂售卖的“宛言真非遗秘方洗浴包”已经下架,但该店铺内仅剩一个产品链接,为子宫肌瘤贴产品,标题上依然宣称“子宫肌瘤特效泡脚包”。本桑医学研究旗舰店售卖的两款本桑制药远红外穴位治疗贴、医德康医疗器械专营店的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均在报道发布后下架,且两家店铺已无法搜索到“子宫肌瘤”为关键词的产品。
Tongkang医药海外专营店售卖的4款宣称可以让子宫肌瘤脱落的产品:Anpical Uterine Fibroids capsules(Anpical子宫肌瘤胶囊)、Anpical Soybean Isoflavone care capsules(Anpical大豆异黄酮护理胶囊)、Anpical Pelvic Floor Muscle capsules(Anpical 盆底肌黄金胶囊)、Fele Women’s Immune capsules(Fele女性免疫胶囊),此前记者访问的商品链接目前已无法购买,但在该店铺依然有两个链接可以购买Anpical子宫肌瘤胶囊,商家仅将“可以缩小肌瘤体积、改善子宫环境、抑制肌瘤生长,促使肌瘤组织逐渐分解吸收缩小,与子宫肌瘤说拜拜”等图文表述删除,改为“呵护子宫盆腔”。Anpical大豆异黄酮护理胶囊也更换了新的购买链接,并删除了大部分图文表述,仅保留产品包装及权威认证的图片宣传,产品标题中也不再提及“子宫肌瘤”。

Tongkang医药海外专营店4款宣称可以让子宫肌瘤脱落的产品已下架。
店铺“青山养生记”所售的宫宝净牌代代花昆布凝胶糖果也已经下架,同时该店已清空全部产品,并更名为“明合小店”。
有产品短期下架后重新上线
店内其他产品功效宣称仍很大胆
上述报道发布后,还有部分被“点名”的产品依旧在售。如“宣合堂大医馆”的宫舒康贴,商家在宣传该产品功效时发出毒誓:“子宫肌瘤永不再犯,骗人死十八代”。
“孝目标旗舰店”的子宫肌瘤贴宣称“三步轻松告别肌瘤:渗透、修护、巩固;通过穴位渗透,以穴定位,直达病灶,药效渗透改善腹部疼痛,促进代谢更替,起到修复痛经杀死肌瘤病变细胞的作用;并能治养结合,修复卵巢功能,告别反复”,这种表述依旧在图文页展示。
另一个购物平台上的“宫大夫旗舰店”所售的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在报道发布后曾下架,并清空了该产品链接。但11月2日晚间,新京报记者发现,该产品链接重新上架,且店铺晚间直播的背景上列举了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多发)、子宫腺肌症等多种子宫相关病症,写着“专攻肌瘤问题,一透二渗三养护,成分温和不刺激,【无痛】帮省你下3000-5000米”,主播的话术则变得相对谨慎,只是提及“四盒用完贴完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及改善”。图文宣传中,则宣称该产品为草本配方。而该款产品属于一类医疗器械,《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明确规定,“穴位压力刺激器具”中的产品不能含有中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消毒和抗菌成分、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代谢作用的成分或者可被人体吸收的成分。
主播展示的该产品医疗器械备案证号为“鲁潍械备20220011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数据库信息显示,该备案号的医疗器械预期用途为“贴于人体穴位处进行外力刺激”,产品成分中未提及草本成分,且明确不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些被曝光的“消瘤”产品和店铺,部分仅针对报道中提及的产品下架或调整;同一店铺内的其他产品,在功效宣称方面依然大胆。
如本桑医学研究旗舰店内所售的本桑制药燃减保健贴,针对肥胖问题,宣称“早上贴晚上减”,另一产品本桑制药眼部肌肤平滑露宣称可以“横扫泪沟”。
此外,本桑医学研究旗舰店所售的医用远红外治疗凝胶(产品注册号为:晋械注准20252090032,二类医疗器械),国家药监局官网注册信息显示,适用范围为“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辅助消炎、消肿和止痛”,但在商家包装之下,该产品只是在包装上使用了不同疾病的相关图片,便成为专为甲状腺或静脉曲张而研发的产品。针对甲状腺,该产品宣称“不给甲状腺留机会,快准狠,突破传统消散局限”;针对静脉曲张,又宣称“专研静脉曲张,真医用,活静脉,层层渗透,疏通淤堵,不给静脉‘添堵’的机会”。

本桑医学研究旗舰店的医用远红外治疗凝胶,仅更换包装,就变成为不同疾病专研的产品。
义德康医疗器械专营店下架了“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后,其店内的八桂药谷甲状腺贴、淋巴贴,均为同一款备案的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号均为“鲁潍械备20220011号”,该备案号不仅与上述宫大夫旗舰店所售的“宫大夫穴位贴敷治疗贴”、五心大药房旗舰店所售的“宫瘤清穴位贴”医疗器械备案号相同,还由同一家企业加工生产。这些产品在不同商家的宣传中,却被赋予不同的治疗功效。
专家:规范网售产品宣传需多方合力
市场监管部门整治力度持续加大
针对网售产品尤其是贴牌产品屡禁不止的虚假宣传乱象,邓勇指出,部分商家唯利是图,缺乏基本的商业道德和诚信意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进行虚假宣传。而且虚假宣传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罚款最高200万元,远低于一些商家的违法收益,难以形成有效震慑。而随着技术发展,虚假宣传手段不断升级,如使用AI技术制作虚假广告、虚构IP、使用僵尸账号等,这些手段更加隐蔽,数据造假识别难度加大,导致监管部门取证困难。部分平台对经营者资质审核不严,未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信息备案要求;同时,平台对虚假宣传行为治理缺位,检测鉴定服务水平不足,售后服务不到位,对消费者投诉的虚假宣传问题未及时处理,甚至为追求流量默许虚假宣传行为。而部分消费者缺乏辨别虚假宣传的能力,容易受到夸大宣传的诱导而冲动消费。且一些消费者购物时未留存完整的宣传页面截图、直播录屏等证据,导致维权难度增加,主动维权意愿低。
邓勇认为,要加大监管力度,更好地规范网售产品虚假宣传乱象,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对虚假宣传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填补法律空白,形成精细化的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体系。平台则应加强对经营者的资质审核,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信息备案要求;并通过信息监测、线上巡查等手段开展全面排查,对发现的虚假宣传等问题,及时采取封禁商品、限流停播、停业整顿、清退店铺等手段予以处置,并向市场监管部门通报。监管部门则可以创新监管方式,建立跨部门跨地区协作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监测与取证能力,加大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抽检监测、网络监测、随机抽查力度。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辨别虚假宣传的能力和维权意识,引导消费者在购物时留存好相关证据,遇到虚假宣传问题及时投诉维权。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保健品等产品虚假宣传乱象的整治力度,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是集中整治的4个专项整治项目之一,并且从公域延伸到私域,向私域直播乱象说“不”。
10月15日召开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整治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征集群众及经营主体提供的问题线索7415个,查办违法案件4516件,罚没金额6876.91万元,责令3611家主体整改、涉及金额382.42万元,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违规违纪线索95条;共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其中私域直播平台6件,直播商家24件,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拟处罚没金额约663万元。
针对违法行为向私域直播领域蔓延发展、规避监管的趋势,市场监管总局全程跟踪调度,对涉嫌虚假宣传的私域直播间、私域直播平台、相关产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违法主体实施全链条打击。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30件,其中私域直播平台6件,直播商家24件。已处罚没金额293万元。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杨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