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600点整数关口,为2024年10月8日以来首次。与此同时,“反内卷”政策引发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热潮仍未散去。
近期“反内卷”政策预期主导市场,国内多个期货品种出现连续性上涨。7月22日,焦煤、焦炭、多晶硅、工业硅、玻璃、纯碱六大品种主力合约集体封于涨停板。
“反内卷”政策预期主导市场,部分期货品种连续上涨
7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的“反内卷”政策信号,成为引爆本轮行情的导火索。会议明确提出“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各行业部门积极响应,整治“内卷式”式竞争稳步推进,光伏、水泥、钢铁、焦炭等行业已经开始通过减产、提价等实质性动作或发布相应倡议文件,重塑市场秩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将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进一步发力“反内卷”的预期再次升温。
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在企业座谈会上重提“反内卷”,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动整治内卷式竞争、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完善公司治理和国际化经营服务等,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产业竞争力。
连续不断的“反内卷”政策信号正在迅速改变着市场的预期,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连续大幅反弹,成为市场中火热的品种。
在此轮上涨潮中,作为行情领头羊的多晶硅,自7月以来累计涨幅高达50%,主力合约价格盘中突破5.3万元/吨,连续创下历史新高;工业硅主力合约价格7月累计涨幅接近20%;焦煤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同样创下5个月新高。
一德期货宏观经济分析师肖利娜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开工,与工信部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的即将出台,二者从供需两端印证了部分政策预期,共振强化了“反内卷”行情的演绎,成为本周大宗商品延续强势格局的关键。后续“反内卷”的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短期内将成为市场政策层面的主要预期。
南华期货宏观外汇创新研究组负责人傅小燕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本轮诸多涨价商品具有“低估值”特征,“驱动”因素来临时,“天时+地利+人和”推动了价格上涨的趋势。
此轮涨势能否持续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
一场由政策预期驱动的行情,正在重构商品市场定价的底层逻辑。而在政策题材的持续发酵下,此轮涨势能否持续,亦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
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我国启动“反内卷”与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针对大宗商品产业链生产企业持续面临终端消费乏力、结构性过剩、行业利润空间萎缩的三重困局给予政策突破,在稳经济扩大内需战略框架下,产业政策领域积极鼓励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绿色低碳节能降耗等举措,系统性提升重点产业链景气度。
“预计三季度多数大宗期货品种将重演全面反弹修复行情,短期警惕大宗商品市场出现逼空式上涨,中长期则聚焦政策刺激下的估值上修行情。”顾冯达表示。
肖利娜指出,新一轮反“内卷式”竞争不仅包含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还涉及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加上制造业供应链格局调整,使得部分行业产能在一定程度上出清。
肖利娜认为,短期需要关注7月政治局会议的进一步给出清晰的信号,在预期稳增长与调供需并进的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场行情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长期来看,大宗商品的供需结构改善,重点还需持续观察政策执行与需求复苏的协同效应。
对于这波行情能否延续,傅小燕表示,从中期而言,需观察政策执行力度与下游需求的匹配度,警惕“供减需更减”导致的价格冲高回落;从长期观察,只有全产业链协同优化,才能实现价格持续健康上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