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近日,由“淋巴瘤之家”主办,罗氏制药中国公益支持的“人生A/B面”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公益活动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成功举办。这是国内首个聚焦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专项公益活动,旨在构建全新的医患互动平台,提高患者对于疾病规范化诊疗的认知,呼吁社会关注淋巴瘤治疗药物的可及性与可支付性,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助力更多淋巴瘤患者作出正确选择。


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6.68/10万。中国整体淋巴瘤5年生存率仅为38.4%。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侵袭性恶性淋巴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相比其他淋巴系统肿瘤预后较差。20多年来,R-CHOP(利妥昔单抗、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却仍不能完全满足实际临床之需。一线治疗后仍有约40%-50%患者复发/难治,二线治疗选择减少,患者身体状况也越差,经济负担也更为沉重。


面对疾病挑战,规范的治疗不仅能挽救生命、提高治愈率,更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本次公益活动中,医患携手以真实故事为蓝本,共同编创并演绎了三幕人生剧。剧中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还原了医患携手共同抗击疾病的真实状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感慨:“淋巴瘤绝非不可战胜,相信现代医学、配合规范治疗,就能早日回归社会。希望这类有意义的活动,既能让更多人关注淋巴瘤患者群体,也能帮更多患者把握住‘翻转人生’的勇气与可能。”


“对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我们共同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一线治愈率,降低一线治疗后的复发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表示,在治疗过程中,规范化的一线诊疗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严格遵从医嘱、完成足疗程的规范化治疗非常重要。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及相关治疗策略正在提升淋巴瘤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近年来,创新药不断涌现,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治愈新选择,尤其是创新ADC(抗体偶联药)疗法的到来,突破了20余年来标准一线治疗方案的“天花板”。T细胞免疫疗法飞速发展,正在引领着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二线和后线治疗的全面革新。“即用型”T细胞疗法的双抗药物,将成为二线治疗的重要治疗选择。


创新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不过,其可及性和可支付性是患者的核心关切,尤其是治疗结束后的复发风险与潜在医疗负担,如同悬在患者心头的利剑。据《2022中国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调研结果,患者的医疗自费支出占家庭收入均值的157%,远超于国际公认的灾难性家庭支出标准(40%)。为此,创新药自获批上市到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速度也在持续加快。


“作为一名曾经的淋巴瘤患者,我深知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的影响。目前很多用于二线治疗的创新疗法尚未被医保覆盖,这使得许多患者在治疗选择上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但也欣喜地看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正在发挥桥接作用。”淋巴瘤之家创始人顾洪飞表示,近期就有商业保险公司专门推出淋巴瘤的复发保险。期待未来无论是医保,还是商业保险或者社商保等创新支付手段,都能够帮助患者减轻治疗负担,争取最大的治愈机会。


校对 杨利

封面图片/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