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1号线八通线,从八宝山地铁站C口出,沿着导航直行,在鲁谷东街和鲁谷路的交会处,便隐约可见一座白色楼宇上挂着邓丽君女士的巨幅照片,走近,推开门,室内随处可见均是邓丽君的元素……这里便是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


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摄


北京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北京企联”)与新京报合作进行的以“关注北京企业复工复产状况”为主题的调研活动的第二站,便是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


6月28日,北京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与新京报记者一同来到了这里,和餐厅创始人郑荣斌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沟通交流。对谈中,餐厅方面讲述了创业以来的心路历程,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自救经验,以及基于自身情况对行业未来发展的预判;北京企业联合会方面也认真听取企业的情况,并结合过往经验给予了一些发展建议,同时与餐厅方面共同探讨,在后疫情时代下,餐饮行业亟须快速掌握的一些经营策略。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企业纾困的相关政策。在国务院出台了六方面33项措施后,北京市也细化提出了六方面45项措施。在此背景下,北京企联联合新京报,旨在通过对部分代表性企业的走访调研,了解北京企业对复工复产等相关工作的想法、实际操作和政策需求。


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积极“战疫”,不降薪、不裁员


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是得到邓丽君三哥邓长富授权开设的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邓丽君”名称命名的音乐主题餐厅。


创始人郑荣斌告诉记者,当初是经过数次沟通交流,才得到了邓长富的信任与认同,同意授权开设这家餐厅,邓长富还提供了很多邓丽君的私人物品,在餐厅陈列,以便于来到餐厅的粉丝们观赏、留念。“这10多年来,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早已不仅仅是一个餐厅,一个供人用餐果腹的场所,更多的是邓丽君的粉丝们找寻回忆、纪念青春的地方,是邓丽君全球粉丝汇集交流的地方。餐厅开业10多年了,邓长富本人也经常来,他对我们专注做事的态度非常满意。” 


“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这里可以找到他们的青春,听听邓丽君的歌,勾起满满的回忆;对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邓丽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歌手,她的作品、她的人,都在岁月里升华成了一份经典;对于当下的Z世代年轻人来说,这个餐厅很怀旧、很复古,这就是另外一种时尚。”


郑荣斌自豪地说:“在疫情暴发之前,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两三对恋人在我们餐厅求婚,大家愿意选择在这里度过人生的重要时刻,我感到无比荣幸,这就是我做这个餐厅的价值体现。”


受访者供图


而疫情的暴发,也对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郑荣斌说:“邓丽君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代表,我们希望把它做成一个石景山的文化地标,我们已经努力了十一年,疫情再艰难我都会坚持,我们也在积极地进行多方位的发展。我们以前是没有外卖的,现在也做起来了。另外,前段时间暂停堂食的时候,我们也在给周边的小区送餐。”在郑荣斌看来,虽然客流量下滑了,甚至一度暂停堂食,但是“员工们的信心不能垮掉,凝聚力不能散”。


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正常营业时是有歌手演唱的,是一种体验型的餐厅。对于餐厅而言,堂食是主要收入来源,线上收入和外送收入都只是杯水车薪,“但是要让大家有事做,要保持各部门正常运转的状态。每天有工作,员工的士气就不低沉。我们得随时保持高涨的营业热情,这样等疫情过去了,消费者回来了,才能给他们最好的服务。”郑荣斌说。


郑荣斌认为,企业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在疫情期间,餐厅多次组织员工协助社区防疫工作,组织“抗疫志愿服务队”24小时驻守社区,深入一线,配合社区的防疫服务工作。


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今年北京疫情反复期间,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始终坚持不降薪、不裁员。“但是的确有工资缓发情况的发生,我也非常感谢员工对我的支持、理解和信任。”


目前,开放堂食之后,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的客流量依然没有恢复到从前,上座率是原来的30%左右。


对此,郑荣斌分析道:“主要是人员流动性还没有恢复,现在大家的防疫心态依然很重,对外出堂食很谨慎。我们主要是做正餐,消费者往往是一家人或者情侣、朋友聚会之类的,以团体为单位来到餐厅,这时候只要有一两个人担心疫情风险,聚会就不成立了。”


郑荣斌认为,随着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逐渐显现,未来两周,人员流动性会慢慢恢复,餐厅客流量也会很快回到正常水平。“我们盼望疫情早日结束,也相信疫情一定会结束!” 


北京企联:积极组织企业间交流活动,大家一起抱团取暖 


在与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创始人郑荣斌交流的过程中,北京企业联合会秘书长、北京市企业家协会会长黄建华感叹道:“这两年多,餐饮企业是真的很难。”


在黄建华看来,餐饮企业想要扭转困局,一靠坚持,二靠求变求新。


“餐饮这个行业是不会消失的,大家都要吃饭,所以,未来永远可期。餐饮人必须坚持,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未来,倒闭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黄建华说。


那么,如何求变求新呢?


黄建华指出,餐饮业在后疫情时代一定要谋定而后动,“我们这次走访调研,就是想和企业一起分析探讨出大家当前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大家主要面临着资金、租金、市场、人才、业务等方面的困难,但最迫切的是什么?每家企业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找到关键问题之后,各家企业要结合自己的产品定位和特点去解决它。”


“我观察到,许多线下餐饮展开了积极谋变,做线上、做外卖等等。现在不管是哪个行业,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兴,和数字化结合已经是大趋势。企业要主动调整业务方向和业务形态,甚至商业模式都得主动调整,跟上时代步伐。企业主要发挥企业家精神,主动创新,不能循着过去那套思路,眼下要维持生存,但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布局后疫情时代的企业发展。” 黄建华说。


黄建华告诉记者:“我们会积极把企业和企业家的共性诉求,反映给政府,并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我们也希望政府有更多合适政策惠及广大企业和企业主。”


同时,北京企联也在组织交流活动,促进企业主之间的交流,促进要素的流动、资源的配比,具体包括项目推荐、资源对接、政策宣讲等,“我们要让企业们抱团取暖”。


据黄建华透露,“目前部分企业因生产等受到影响,存在租金压力。部分企业也希望园区能响应政府号召给企业减租,这个时候就可能存在一些矛盾和压力,部分园区自己也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它还得帮助其他企业,这就需要灵活处理了。”


“据我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北京部分园区积极调整,采取分类缓交租金等措施。对互联网等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企业,可能采取缓交租金措施;特别困难的、确实受到疫情影响完全不能开工的企业,园区采取减免、长时间缓交租金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处理。我觉得这个非常值得借鉴。” 黄建华说。


黄建华指出:“在走访中,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园区和物业方,比较短视,采取停水停电等极端的方式来催缴房租,在疫情之下,大家都很艰难,希望大家要共克时艰,我们都期盼着疫情早日结束。”


据了解,北京企联近期还将重点举办交流对接会,通过交流会形式,促进央企和地方企业,国企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北京企业和外地企业之间的资源对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