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萍)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85项,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等上榜。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沙县小吃在全国门店有8.8万家,约6万沙县人从事沙县小吃,带动约30万人脱贫致富。

 

据公开报道,沙县小吃的诞生地福建三明市沙县处于地少人多、资源稀缺的山区地带,当地经济发展在很长时间里备受制约。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若干走出沙县的小吃经营者,靠着几样本地招牌菜在外地“试水”成功,这才逐渐开启沙县小吃的产业传奇。在“亲帮亲,村带村,县学县”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沙县人奔向全国各地,将这个源自福建小城的餐饮文化发扬光大。

 

就在日前由中国烹饪协会举办的2021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宣贯推广会上,沙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小吃产业攻坚组副组长、沙县小吃集团有限公司主任王仁伟介绍,截至目前,沙县小吃在全国门店有8.8万家,约6万沙县人从事沙县小吃,带动约30万人脱贫致富。沙县小吃一年营业额达500亿,在62个国家开设了沙县小吃店。

 

资料显示,沙县小吃产业的不断发展,让沙县由贫到富,小吃产业也随之成为沙县的支柱产业。2018年,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6元,人均GDP位列全省前五,实现全面脱贫。

 

沙县小吃能够快速发展,成为国民小吃,与沙县小吃的品质和安全有必然联系。王仁伟说:“从口味来说,沙县小吃清淡,烹饪过程中少油、少盐、少糖。第二,沙县小吃烹饪工艺多使用烫、蒸、炖、煮,少用煎、炸、腌工艺,符合现代健康饮食要求。”此外,沙县小吃食材选择大多都是米、面、豆,以及肉类,纤维高,热量低,符合目前食品品质和安全要求。

 

王仁伟介绍,多年来,沙县县委、县政府成立小吃同业工会、小吃集团,推进中央厨房的建设,对食品食材安全进行监管。“我们也注意到,沙县小吃因为全国门店比较多,质量难以把控,存在不少质量安全隐患。”下一个阶段,沙县小吃将制定核心产品标准和门店经营者管理标准,强化品牌维权保护、食品安全监管、供应链建设等。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