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欢)7月2日,新京报记者从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首衡高碑店市场”)获悉,2024年首衡高碑店市场果蔬实现年交易量1910万吨,交易额1410亿元。该市场通过“市场+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每年将全国31个省区市的近千万吨农产品送上京津冀百姓餐桌,探索出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告诉新京报记者,“首衡集团的快速发展,是积极践行国家战略、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结果。”据悉,首衡高碑店市场2015年10月开业。此后,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该市场陆续承接了北京多个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疏解迁移,快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单体批发市场,从2021年起,连续稳居全国农贸联发布的全国农批市场百强榜榜首。如今,首衡高碑店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入驻商户8700余户,每天超过5万吨的水果蔬菜交易量,近70%供应北京、天津,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菜篮子”。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千亿的农产品交易额背后,首衡集团以打造“市场+基地+农户”新合作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例如,在首衡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30公里辐射范围内,种植大户可以通过与中转站的稳定合作,把原本分散的种植单元整合为现代化产业矩阵,形成了从品种选育、采收标准、冷链配送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集团还多次组织采购商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与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对接。据统计,目前首衡集团带动全国种植面积近600万亩,产量上千万吨,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成功塑造数十个区域品牌。这种合作模式还催生出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等配套服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多个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务农不离乡、增收不离地’的愿景。”首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业务不断拓展,首衡集团正将合作种植基地范围扩大到100公里半径,计划培育百万亩标准化种植区。通过引进新技术、培育千名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打造从种子到筷子的全产业链闭环。
为响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首衡集团正在加速打造南北联动的食品商贸流通新格局。在分市场建设上,孝感首衡城2023年11月28日开始启动运营,一年内便集聚全国头部商户3000余家,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优质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经营各类农产品达840种,成为名副其实的保障华中民生的“菜篮子”,截至今年6月26日,孝感首衡城果蔬累计交易量突破1000万吨。首衡集团还陆续在湖南常德、湖南永州等核心节点城市建设农产品流通及跨境贸易港项目,逐步构建一张全国互联互通的现代食品商贸流通巨网。
此外,首衡方面介绍,作为首衡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重要支点,河北唐山曹妃甸码头项目于2025年4月28日建成,预计今年三季度正式开航,届时进口的果蔬、冻品等大宗产品与码头配套的物流园区强强联合,进一步完善首衡高碑店市场的供应链体系,更好地满足京津冀区域消费者需求。
编辑 唐峥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