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亏损成为包袱

  2008年,摩托罗拉净亏损额达到41.6亿美元,当时摩托罗拉欲抛售手机业务,没有任何厂家愿意接盘。

  V3的爆发冲昏了摩托罗拉高层的头脑。据当时媒体报道,摩托罗拉对内部的要求是要让V3在全球卖出5亿部。但2006年下半年开始,V3销量开始一路下滑。

  2007年,摩托罗拉陷入巨额亏损,V3又成为众矢之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V3的过度成功不仅使摩托罗拉没再进一步创新,而后更变得没有远见。当新手机未能及时上市,竞争加剧时,摩托罗拉却试图用V3降价来赢得消费者,反而做坏了。”摩托罗拉前中国区高管如此评价当年V3的成败。

  随着V3光芒渐退,摩托罗拉在各条战线几乎全面失守。摩托罗拉2007年全年净亏损4900万美元,每股亏损2美分。而此前一年净利润为36.7亿美元,每股收益1.46美元。摩托罗拉还被三星赶下了全球第二的位置,市场份额暴跌10%。

  连续的亏损让摩托罗拉的股东对手机业务“恨之入骨”,第三大股东卡尔·伊坎要求把手机业务这个巨大“包袱”甩掉。为了缩减成本,摩托罗拉全年裁员6700人,占员工总数11%。

  对于摩托罗拉的落败,董事会认为主要原因是公司内部封闭的工程师文化太重,没能适应手机市场由技术驱动向市场拉动的大势。

  “摩托罗拉的理念完全是以产品为导向的,看重技术的精益求精,工艺的耐用性,对市场反应的需求慢。而诺基亚成功的关键是以市场需求为重,诺基亚认为手机是快速消费品,不断推出外形设计小巧便携,操作简便易用的产品。”一名摩托罗拉工程师说。

  2008年,摩托罗拉净亏损额达到41.6亿美元,每股亏损1.85美元。手机部门是亏损重灾区,经营性亏损高达22亿美元。为了减小手机业务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拖累,摩托罗拉首次向外界表示,该公司可能出售或分拆近况不佳的手机部门。

  摆脱手机后,所剩下的51%业务都是在盈利的———虽然这些部门的名气并不如手机。但当时摩托罗拉抛出的手机业务没有任何厂家愿意接盘。

  押宝谷歌渐有起色

  新任CEO对Android孤注一掷,系列产品创造以往机型4倍的毛利,让摩托罗拉看到复兴的希望。

  2008年7月,在激进股东卡尔·伊坎的推动下,摩托罗拉董事会首次公布了分拆计划,并确定将于2009年第一季度完成分拆。计划赶不上变化,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海啸接踵而至,瑞士信贷分析师曾发报告称,在其分拆手机部门过程中,至少需要拿出44亿美元现金,包括分拆后独立运营费用32亿美元,现实情况是摩托罗拉根本拿不出这样一笔钱。分拆不得不被延后。

  当年秋天,摩托罗拉以天价年薪1.044亿美元从高通挖来的桑杰·贾出任公司联席CEO。桑杰·贾大刀阔斧地削减手机平台的数量,停止生产上一任CEO遗留下来的10余款未上市手机,制定出了专注谷歌Android平台的终端策略。把复兴计划的目标将主要着眼于美国、中国和拉美市场。

  桑杰·贾对Android孤注一掷的押宝,很快看到了希望。在市场上还没有那么多厂商生产Android手机之前,摩托罗拉成功与Verizon无线和T-Mobile美国签订了多款Android手机运营协议。

  摩托罗拉推出的Android平台的Cliq和Droid等产品可以为该公司创造以往机型4倍的毛利。这些新机型让摩托罗拉看到了复兴的希望,2009年底,Droid的销量突破百万。摩托罗拉只需要在一年卖出1000万部Android手机,就可获得以往整个手机业务总利润的一半。

  Android很快就成了摩托罗拉的聚宝盆。2010年年底,在智能手机市场,Android手机销售量增长了888.8%,市场占有率达到22.7%,超过苹果iOS,仅次于Symbian。当年摩托罗拉在Android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以36%的市场份额超越Symbian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机操作系统。

  在摩托罗拉的复兴之路上,中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第二大市场。2010年摩托罗拉在中国Android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着38%以上的份额,超过第二名3倍。摩托罗拉方面透露,2010年在中国售出了220万部智能手机。

  受惠于智能手机领域的强劲增长,去年三季度,摩托手机部门三年多来首次实现盈利。此后摩托的走势一直比较稳固,刚公布的今年二季报显示,其实现收入33亿美元,每股收益0.06美元。

  收购前景仍待观察

  有分析认为谷歌可能保留摩托罗拉专利,然后将手机品牌和业务出售。摩托罗拉能否重铸辉煌尚需观察。

  2011年年初,摩托罗拉对其业务进行大规模分拆,分为摩托罗拉解决方案和摩托罗拉移动两大主要业务,移动公司市值90亿美元。“我们已走出最低谷。”摩托罗拉大中华区总裁孟樸曾这样表述。

  对于分拆,桑杰·贾认为对摩托手机业务的发展是一大利好。他曾对表示,拆分后的摩托不再是一个大船,而是一个能够更快做出决定开始执行的公司,“我们拆分公司后决策速度将会加快,而相应的新产品推出速度也会加快。”

  谷歌对摩托罗拉的收购也让坊间回忆起,2009年时就有传言摩托准备把业务做好后卖给谷歌。这次的收购是否是蓄谋已久的谷歌进入智能手机领域的重要一步?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认为,谷歌此举意在专利,专利是很有价值的;不是每个公司都想做苹果;公司无法背叛它的基因。

  “谷歌很可能把专利保留下来后把手机品牌和业务出售,毕竟谷歌的主营还是搜索,其业务发展思路和盈利模式都与硬件厂商差异太大。虽然谷歌曾希望象苹果一样做智能机,他可以授权或是贴牌生产,没有必要持有一家手机公司,毕竟有那么多厂商都使用了Android平台,谷歌自己也做手机的话,就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会引起其他厂商不满。”摩托罗拉工程师分析说。

  对于摩托罗拉的未来蓝图,谷歌方面未给予透露,只是表示摩托罗拉将作为独立的业务部门运作,而谷歌对于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政策不变,将继续与Android合作伙伴开发并提供创新的Android设备。

  摩托罗拉傍上谷歌这棵大树,不仅把自己卖了个好价钱,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摩托罗拉移动股票当天大涨55.78%。但根据以往经验,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在失利之后能够东山再起,这主要是由于手机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而消费者对产品的品位也在不断改变。在现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成功和失误都呈指数级放大的情况下,有着83年历史的摩托罗拉还能够重铸辉煌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