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港股迎来自动驾驶“双子星”,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在港交所挂牌,实现“美股+港股”双重上市。
上市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隔空交锋,揭开了港股自动驾驶赛道热度。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在赴港上市前夕因一份路演材料爆发舌战。
这场风波背后,是两家自动驾驶独角兽在商业化临界点的贴身肉搏。不过,在港股敲钟仪式上,双方创始人却展现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默契。
当下,港股正迎来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企业上市潮,如祺出行、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曹操出行等企业相继登陆,享道出行刚刚递交招股书,高德、哈啰等也加速布局。自动驾驶商业化也将成为考核各玩家的一大指标。
港股上市前开撕,上市当日冰释前嫌
港股上市前,两家企业隔空舌战。近日,文远知行CFO李璇在分析师社群发文,直指小马智行香港路演材料存在对文远的不实数据指控,具体有四方面指控:运营区域造假、运营数据造假、技术实力存疑、无视全球布局。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小马智行路演材料显示,文远知行运营城市只有北京一家,完成订单数为“0”。此外,百度萝卜快跑的运营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
李璇指出,文远知行App已公开在北京、广州提供纯无人Robotaxi服务,文远知行700+robotaxi车队、超过2200天的公共运营记录,“已完成单数为0是毫无事实基础的捏造”。
“文远知行的‘一段式端到端’量产应用已获博世、奇瑞佐证。而小马在无规模化L2+项目的前提下,宣称文远只有两段式,小马实现L4完全一段式端到端,此举在技术界恐成笑谈。”李璇提到。
此外,百度投资者关系总监林娟也在朋友圈发声:“面对某友商在资本市场罔顾事实的诋毁,我们不屑回应。如今,不实之词愈演愈烈,我方已依法维权。”
外界分析,百度生气的点应该是被列举运营城市数量不足。资料显示,萝卜快跑已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重庆等16个国内外城市。
针对上述事件,小马智行方面并未公开回应。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在港股上市现场,双方在同一场敲钟仪式。
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表示,“我们已经站在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技术的积累、场景的落地、生态的构建,一切准备正迎来收获的时刻。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另一家非常优秀的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与我们同一天在这里上市,这不仅是两家企业的里程碑,更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认为,“港股上市是全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以技术引领商业,以商业反哺技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商业落地。”他也祝福小马智行,双方“相逢一笑泯恩仇”。
同步布局“美股+港股”双重上市架构
两家企业均与百度渊源颇深。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曾担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曾任百度自动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楼天城曾是百度自动驾驶工程师。
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为市场提供出行和物流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小马智行于2018年推出中国首个Robotaxi服务。文远知行成立于2017年,自动驾驶出海表现不错。
两家企业近身较量,均起家广州。2024年10月25日,文远知行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一个月后的11月27日,小马智行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今年10月,中国证监会网站披露信息显示,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公司获境外发行上市或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随后,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同日通过港交所聆讯。两家企业均形成“美股+港股”双重上市架构。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营收对比,单位人民币。数据来源:万得
从营收来看,2022年—2024年,小马智行营收总计15.27亿元,净亏损38.78亿元;同期,文远知行总营收12.91亿元,净亏损57.64亿元。2025年上半年,文远知行营收2亿元,净亏损7.92亿元;同期,小马智行营收2.51亿元,净亏损6.81亿元。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净亏损对比,单位人民币。数据来源:万得
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1.54亿元,同比增长75.9%,其中Robotaxi业务收入达1090万,同比增长158%,其中来自乘客端的车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超过300%。
文远知行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为1.27亿元,同比增长60.8%。Robotaxi业务营收4590万元,同比增长836.7%,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季度收入。
总体来看,两家企业营收差距不大,文远知行净亏损更高。
港股IPO,文远知行募资净额约29.32亿港元,其中4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栈开发;40%用于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和运营;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拓展现有及新市场;10%作为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小马智行募资净额约为71.94亿港元,其中约50%用于推行市场进入战略,推进L4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约40%用于L4自动驾驶技术及解决方案的开发;约10%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天使投资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认为,当前正值国内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加速期,多地开放全无人测试与收费运营资质,政策确定性提升为上市提供合规背书,港股对本土政策敏感度高,利于锚定增长预期。两家企业核心收入依赖国内Robotaxi项目,港股投资者更易理解其商业模式,降低跨市场认知偏差。
港股Robotaxi玩家扎堆
近日,背靠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宁德时代的享道出行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IPO募集资金的重要部分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及Robotaxi服务的商业化推广。
去年以来,港股自动驾驶概念股扎堆。2024年7月,主打Robotaxi运营的如祺出行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小马智行、滴滴自动驾驶、文远知行是如祺出行的基石投资者。当年8月,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在港交所上市。当年10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地平线成为当年港股最大科技IPO。
今年6月,曹操出行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今年初上线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公司计划2026年底推出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9月,哈啰宣布旗下Robotaxi业务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共同加速Robotaxi行业的商业化、规模化进程。
近日,元戎启行CEO周光表示,“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以消费级量产车型落地Robotaxi业务,届时将成为全国首家以消费级量产车开展Robotaxi业务的企业。”11月5日,小鹏Robotaxi将正式接入高德平台,共同为用户提供L4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高德CEO郭宁表示,未来双方将携手出海。
港股Robotaxi玩家扎堆,也令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上市首日破发。上市前夕,两家企业美股也应声下跌。Robotaxi虽然火热,但从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财报数据来看,净亏损仍居高不下。
上市前,小马智行发布第七代Robotaxi产品。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表示,第七代Robotaxi自设计之初,目标就是要实现单车运营的盈亏平衡。
对于行业竞争加剧,莫璐怡表示,要真正做到全无人的Robotaxi,技术要求是很高的,越来越多人加入Robotaxi赛道,这是一件好事,意味着有更多人一起努力,能够让技术发展更快,带动产业上下游大幅降本,并实现技术突破。
“Robotaxi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向规模商业化的关键拐点。在技术端,激光雷达成本降至4000元,整车成本逼近盈亏平衡;在政策端,中国已开放3.2万公里测试道路,北京、上海等地允许全无人商业化运营。在商业模式方面,B2B2C生态合作、订阅制及动态定价逐步落地,加速用户习惯培养。”郭涛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陈荻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