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实体经济的征程中,中国光大银行始终勇立潮头。近年来,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围绕科技创新、小微企业成长、数字金融、绿色金融及养老金融等领域,持续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以金融之力助推首都现代化建设,展现了金融企业的责任担当。
科技金融:创新驱动,点亮科创之光
作为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金融机构,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自2022年起将“专精特新”客群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构建了多层次、全周期的科创服务体系。今年5月,在光大银行总行的指导下,分行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设立科创金融中心,统筹推进科技金融业务,并同步布局7家“科技金融专营支行”和7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确保政策与服务精准落地。
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的特性,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联合集团力量推出多元化创新产品。其中,光大理财依托其全国首家开展“认股权”业务的优势,于2023年8月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落地了首批“专精特新”企业“认股权”项目,通过“债权+股权”的联动模式陪伴企业成长。截至2025年9月底,分行已携手光大理财、光银国际为56家优质科创企业提供“认股权”服务,其中约七成企业同步获得表内授信支持。
此外,光大银行北京分行在知识产权融资领域也取得突破,联合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信用+知识产权质押”的复合担保方案,成功落地首单以分行为质权人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为北京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推动“专利变资产、资产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绿色金融:绿色引擎,驱动可持续发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金融则是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光大银行北京分行将绿色金融视为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结合北京区域总部经济特点,将清洁能源、工业减碳、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四大领域作为绿色金融重点发力方向。
2024年以来,光大银行北京分行共计为京津冀绿色建材企业金隅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发放多领域贷款29亿元,支持其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建设与城市更新项目,助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同时,针对南水北调这一重大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分行打破地域壁垒,联动石家庄分行、保定分行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为南水北调中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量身定制项目贷款方案,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实现资料齐全后两个工作日内放款的“光大速度”,开创了京冀分支机构联合服务重大基建的新模式。
普惠金融:金融甘霖,润泽实体经济
普惠金融是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的关键支撑。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紧扣民营经济与小微企业发展需求,构建起了“覆盖广、效率高、服务实”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自2024年10月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开展以来,分行积极响应,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截至目前,累计走访小微企业6200余户,为1063户推荐清单内企业授信,累计授信金额超过252亿元,投放金额超过154亿元。
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分行推出线上自动化产品“科技e贷”,今年2月为“专精特新”红名单企业北京某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贷款,实现系统内自动化审批首次落地。同时,分行联合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涉农小微企业推出专属产品,支持其“智慧养猪”产业链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养老金融:贴心服务,守护幸福晚年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聚焦养老金融“三支柱”建设,打造“金融+适老”服务体系。截至2025年9月末,分行累计发放第三代社保卡11.6万张,当年新增9.7万张;企业年金规模达665亿元,较年初增长69亿元;个人养老金业务累计开立账户12.7万户,缴存金额2.3亿元,缴存规模位列总行第一。
此外,光大银行北京分行还围绕客户“生命周期曲线”开展差异化需求分析,全面升级养老金融场景经营体系。截至9月末,代理养老保险销量已超过14.24亿元。在线下服务方面,分行挂牌3家“养老金融服务中心”,在全辖网点推行老年客户“7项专属服务”,并增设“敬老驿站”、组建敬老服务团队,将尊老敬老理念融入日常服务。
数字金融:科技赋能,开启金融新篇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核心生产要素。光大银行北京分行以算力租赁业务为突破,推动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截至9月末,分行联动租赁公司成功投放三笔算力租赁业务,合计规模11.47亿元。
此次算力租赁业务的落地,是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数字金融创新的缩影。依托金融科技赋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持续优化全领域服务流程:在普惠金融领域,通过线上化产品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在科技金融领域,以数字化手段构建企业画像,提升授信精准度;在养老金融领域,通过适老化数字产品打破服务时空限制。
光大银行北京分行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上的积极探索与深入实践,不仅彰显了其政治担当与专业素养,更是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使命的坚守。面向未来,光大银行北京分行将继续依托集团资源优势,以金融力量践行“国之大者”,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强劲的“光大力量”。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