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底徘徊一年多后,两家硅料企业在今年三季度实现扭亏。
大全能源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347.90万元,时隔五个季度扭亏。协鑫科技也在日前的自愿公告中披露,公司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的未经审核利润约为9.6亿元。
行业层面上,能耗新规以及收储进展备受关注。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此前就硅料收储进展透露称,17家龙头企业基本已签字,正在搭建联合体,争取年内完成。10月30日,有硅料业内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确认联合体确实在工信部牵头下推进中。
能耗标准趋严以及收储加速落地,能否支撑后续硅料价格?
两家硅料企业实现扭亏,上半年行业开工率约四成
大全能源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43亿元,同比下降46%;归母净利润-10.73亿元,继续亏损。第三季度单季,大全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7.73亿元,同比增长24.75%;归母净利润7347.90万元。自2024年二季度以来,直至2025年二季度,大全能源连续亏损,今年三季度为时隔五个季度的扭亏。
大全能源并非唯一在三季度实现扭亏的硅料企业。协鑫科技披露显示,公司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未经审核利润约9.6亿元,其中包括出售一家联营公司的税后收益约6.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18.1亿元的未经审核亏损,协鑫科技实现扭亏。
对比两家企业披露的数据不难发现,二者今年三季度硅料售价均出现了显著回升。三季度大全能源多晶硅单位销售价格出现回升,为41.49元/公斤,环比增长近40%。协鑫科技三季度颗粒硅售价42.12元/公斤,环比增长近30%。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大全能源在三季报中更新了公司最新的产量规划,称预计第四季度多晶硅产量3.95万至4.25万吨,2025年全年预期产量为12.1万至12.4万吨。在此前的半年报中,公司宣称上半年多晶硅产量为5.08万吨,同比下降约60%。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共有9家多晶硅在产企业,总产能335万吨/年,上半年总产量59.7万吨,同比降低44.1%,多晶硅企业开工率38.6%至44.1%。
能耗新规与收储加速落地能否支撑硅料价格?
多晶硅能耗新规也在推动供需改善。
9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该标准正式实施后,多晶硅单位产品能耗不达基准值要求(6.4kgce/kg)的企业将被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达准入值(5.5kgce/kg)的企业将被关停。
这一标准并非所有硅料企业都可轻松达到。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4—2025年)》,2024年三氯氢硅法多晶硅企业综合能耗平均值为7.4kgce/kg。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根据初步统计,现有产能结构有序调整后,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年,较2024年底下降16.4%,与已建成的装置产能相比减少31.4%。因此,随着能耗新标准的严格执行,多晶硅供需格局将得到实质性改善。
“新国标将在发布12个月后正式实施,短期来看可能无法立即对供需产生影响。”中信建投期货高级分析师刘佳奇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虽然理论上企业可以借助12个月的窗口期进行技改满足能耗标准,但改建后的产能需满足更严格的二级能耗标准,即5.5kgce/kg的阈值,从现有技术条件来看,预计难以实现电子二级致密料的稳定生产,意味着为满足能耗标准而进行技术改造的产能,可能不得不降低产品品质,但以降低品质为代价换取能耗降低,是不符合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的。
此外,行业备受关注的另一化解产能手段——硅料收储也在持续推进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在10月28日播出的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中表示,自己与TCL董事长李东生、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进行了沟通,共17家龙头企业基本已签字,正在搭建联合体,争取年内完成。
10月30日,有接近上述企业的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确认:联合体确实在工信部牵头下推进中。
能耗标准趋严以及收储加速落地,能否支撑后续硅料价格?
据硅业分会10月下旬统计,11至12月多晶硅累库速度有望放缓,但2025年底行业库存量仍将大概率超过40万吨。综合来看,当前多晶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善,短期或将在政策预期下维持弱势平稳运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