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上市房企将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天津津投城市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津投城开”)日前披露,公司拟将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天津城市运营发展有限公司。经交易双方协商,本次标的资产转让价格为1元。

不仅仅是津投城开。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0年至今共有12家企业宣布“退房”。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近年来,多家知名企业宣布剥离或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这确实反映了行业底层逻辑的深刻变迁。企业剥离地产开发业务与业绩压力相关。”

津投城开“退房”,只保留物管等业务

津投城开是一家天津本土的国企,由天津市国资委持有该公司100%股权,原名为天津市房地产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于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业务以房地产业务为主。

在公布出让房地产业务的方案之前,此次津投城开原计划进行资产重组。按照其原来披露的资产重组公告,公司原计划是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天津津能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热力有限公司以及天津港益供热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份和股权,并计划募集配套资金。

然而,在2025年9月19日,津投城开调整了原有方案,推出了“重大资产出售方案”。调整后的重组方案中,上市公司置出资产范围由置出上市公司全部的资产及负债变更为置出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保留物业管理、资产管理与运营业务,不再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亦不再募集配套资金。同时,置出资产由城运发展承接,交易对方由天津燃气集团、津能投资变更为城运发展。

公告显示,在评估基准日2024年12月31日,标的资产的评估价值约-2.39亿元。经交易双方协商,本次标的资产转让价格为1元。

津投城开明确,为更好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本次重组,上市公司拟将所持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置出,留存资产聚焦于资产较轻、经营较稳健、收入及现金流较稳定的物业管理等业务。

对于为何要剥离地产开发业务,津投城开解释称,标的资产所从事的房地产开发业务资金需求量大、负债规模高,拟置出的标的资产规模体量相对较大。

津投城开方面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相关标的资产将不再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上市公司将“由重转轻”,预计上市公司总资产、总负债等指标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将大幅提高,资产负债率有所降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和盈利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有利于保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利益。

近五年已有12家上市企业“退房”

事实上,随着房地产热浪逝去,“1元退房”已经不是个案。

今年6月,中交地产宣布,拟将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给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交易价格为1元。9月11日,珠江股份发布公告,拟以1元的底价,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其参股的广东亿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1%股权。9月17日,*ST南置披露,拟以1元的价格向控股股东中国电建地产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泷临置业转让房地产开发、租赁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

而珠免集团(原格力地产)于10月21日发布公告称,拟将持有的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至珠海投捷控股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后,珠免集团将加快完成全面去地产化,聚焦于免税业务等大消费主业。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0年至今,包括云南城投、广宇发展、鲁商发展、山子股份、华远地产、美的置业、格力地产、冠城大通、中交地产、津投城开、南国置业、香港中旅共计12家企业退出了房地产业务,或将开发业务剥离上市公司体系内,保留相关轻资产业务,或彻底调转船头转向全新业务,不再从事房地产相关业务。

12家上市企业“退房”情况一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根据中指研究院和公开资料整理。


刘水表示:“企业剥离地产开发业务,主要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的驱动:第一,市场深度调整与业绩压力。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企业利润空间持续收窄,部分公司房地产业务持续亏损,直接拖累整体业绩。第二,减轻负债与优化财务结构。房地产开发是典型的重资产、高负债行业,剥离该业务能有效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改善现金流。第三,资本市场估值重估。资本市场对房地产板块的估值普遍较低,剥离地产业务后,上市公司有望重塑估值逻辑,吸引更青睐稳定现金流和轻资产模式的投资者,例如,美的置业和格力地产在宣布剥离地产业务后,股价均出现显著上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